《世说新语·政事第三》原文及译文(16)
(2010-07-24 07:39:43)
标签:
世说新语 |
分类: 世说新语 |
16.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注释】
陶公:即陶侃。少年时孤独贫穷,积累功勋到荆州刺史。晋成帝时,平定苏峻叛乱有功,封为长沙郡公。
检厉:检,自我约束;厉,严厉。
作荆州:任荆州刺史。
录:收藏。
意:缘故。
正会:也称元会,正月朔旦皇帝朝会群臣。
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
桓宣武伐蜀:晋惠帝司马衷太安元年,李特起兵,占领蜀地,前后六世,四十余年,到东晋的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初年,桓温率军伐蜀,李势归降,国灭。
【译文】
陶侃生性就对自我约束很严厉,勤于政务。担任荆州刺史时,.吩咐负责建造船只的官员把木屑全都收藏起来,多少不限,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后来到正月初一皇帝朝会群臣时,正碰上连日下雪刚刚转晴,正堂前的台阶雪后还是湿渌渌的,于是全用木屑铺上,就一点也不妨碍出入了。官府用的竹子,他叫把竹头都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讨代后蜀,要组装战船,这些竹头就都用来做了钉子。又有人说陶侃曾经征调过当地的竹篙,有一个主管官员把竹子连根砍下,他就用竹根代替铁足,陶侃便给他连升两级来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