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原文及译文(53)
(2010-05-27 09:12: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世说新语 |
53. 庾穉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锺、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
庾穉恭,名翼,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公元340年,其兄太尉庾亮死后,东晋朝廷以庾穉恭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进征南将军。庾穉恭也是东晋书法家,早年与王羲之齐名,后王羲之书法精进,名闻天下,学其书者甚众。庾穉恭知道后,心里不服,决定回京城与王羲之一比高下。后来,在庾亮处得观王羲之的书作,才心服口服。穉,“稚”的异体字。
毛扇,一种用羽毛做的扇子。西晋文学家傅咸在《羽扇赋序》中介绍,羽扇本出自吴地,不被世人看重。灭吴之后传入中原,翕然而贵,无人不用。关于进献羽毛扇的故事,《晋书》中记载的主人公均不相同,说的是庾怿(庾穉恭的哥哥)以白羽扇献给晋成帝,帝嫌其非新,不高兴,退还给了他。原文如下:“怿尝以白羽扇献成帝,帝嫌其非新,反之。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大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怿之上扇,以好不以新。’后怿闻之,曰: ‘此人宜在帝之左右。’”
武帝,即晋武帝司马炎。
刘劭,字彦祖,彭城丛亭里(今江苏徐州)人。刘劭博学多闻,善书法。历任侍中、豫章太守。
柏梁,即柏梁台,汉武帝造,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
云构,高耸入云的大建筑。
钟、夔,钟指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善辩音乐,俞伯牙弹琴时,高山流水之音,钟子期都能领会,被伯牙视为知音。夔指上古舜帝时的乐正。这里,钟、夔代指精通和懂得鉴赏音乐的人。
【译文】
庾穉恭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向晋武帝进献羽毛扇。晋武帝怀疑不是新的。侍中刘劭说:“柏梁那样高耸入云的楼台,是工匠们先呆在里面;管弦齐奏,也是知音者和乐工们先审订它的音。庾穉恭进献羽毛扇,是因为扇好,不是因为扇新。”庾穉恭后来听到这件事,说:“这个人适合在皇帝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