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原文及译文(47)
(2010-05-24 07:14: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世说新语 |
47.
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仁祖闻之,曰:“时无竖刁,故不贻陶公话言。”时贤以为德音。
【注释】
陶公,陶侃,字士衡,其祖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迁徙至寻阳(今江西九江,唐改浔阳)。陶侃由司空张华举荐入郎中,但在门阀制度的压抑下,只补任武冈(今湖南邵阳武冈)县令。西晋末年,受八王之乱的影响,江南局势动荡。陶侃投身戎旅,方得施展才华,成为东晋一代名将。历任湘、广、荆州刺史。晋成帝时,陶侃因破苏峻之乱有功,迁太尉,都督七州军事,封长沙郡公,赠大司马。
疾笃,病势沉重。
献替,对君主劝善规过、兴利除弊。
朝士,朝中的官员。
以为,以之为。恨,遗憾。
竖刁,春秋时齐桓公手下三大佞臣(竖刁、开方、易牙)之一,齐国临淄人。竖刁为了成为齐桓公的近臣,自宫为阉人。其人擅于献谄,管仲死后,齐桓公重用竖刁、开方和易牙,致使齐国乱政。
贻,遗留。
话言,话语,这里之遗言、遗训。
德音,有德之言。
【译文】
陶侃病重,但 关于对君主的规劝以及朝廷的利弊等方面,都没有什么要说的话,朝中官员觉得很遗憾。谢仁祖听到这件事后,说:“现在没有像竖刁那样的小人,所以陶公不用留下什么遗训。”当时士人认为这是有德者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