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叫“赢率”:销售漏斗的首要障碍-1

(2009-09-09 23:35: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营销理论

“赢率”,这个词在销售活动管理中频繁出现,在许多营销管理理论中也不断地被解释和引申,在《输赢》一书中,甚至提到,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项目输赢的概率,这个概率在书中也被称为“赢率”。

 

这样吧,我先描绘一下在各位专家口中的所谓“赢单率”,他们充满感情地、神秘地说:

 

这是“销售成功的概率”,是“销售人员根据自己销售行为的进展,根据经验可以给每个阶段一

个‘赢率’,即胜算的机会值,如可以给出5%、10%、20%、30%、……、95%、100%等”(引自布衣

傲王侯的BLOG)。

“就要将所有潜在用户按照上述定义进行分类,处在漏斗上部的潜在用户其成功率为25%,处在

漏斗中部的潜在用户其成功率为50%,处在漏斗下部的潜在用户其成功率为75%”。(引自高建华

文《销售管理与“销售漏斗”》)

“由于销售团队手中的销售机会的变成订单的可能性不同,越接近漏斗底部的机会成为订单的可

能性越高。各个采购阶段的销售机会的金额乘以这个阶段的赢率的总和,表示未来可能完成的销售

收入。”(引自付遥文《销售机会管理》)

 

无论这个公式如何,或者其他专家如何描述项目“赢单”的各种迹象,有一个事实谁都不能忽视:

 

如果允许销售人员进行主观判断所谓的“赢单率”的话,同一销售组织中两个不同的销售人员,面对同样一张订单,应当给出不同的“赢单率”判断,否则,他们就有串通或者舞弊的嫌疑。

 

为了确保关于一个项目的信息在销售组织内部被客观、准确地传递到合适的位置:技术、商务、管理、成本核算、法务等等,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基本摆脱了销售人员主观臆测的基准,这个基准我们在后续的章节当中会详细描述,它在很多CRM应用软件中被描述为“Probability(可能性)”,我比较倾向把它描述为“项目状态(Project Status)。

 

回过头来,继续讨论所谓的“赢率”或“赢单率”。

 

笼统地看,赢率是一个典型的、致力于事后核算的管理指标,其数学描述如下:

            什么叫“赢率”:销售漏斗的首要障碍-1

 

它描述在一段指定的时期内,对于某个销售人员或一个销售组织,就财务结果看项目竞争获胜的比例。这个指标的定义毫无歧义,非常客观和直接,反映了我们对销售活动管理的基本原则:无论销售人员美丑、无论销售人员口舌巧拙、无论报告格式宽严,结果第一,不能取得合约的最终成功,并且为组织提供必要的利润,其他都是虚假的繁荣。

 

但是,根据前述谈到的导引、潜在机会、机会等概念,需要注意一个关键的差别,我们可以精确地把计算分母变换为“销售人员跟进的导引数目”或“销售人员跟进的潜在机会数目”来形成不同的管理指标,以便支持不同的管理和优化目标。(如下)

            什么叫“赢率”:销售漏斗的首要障碍-1

或者:

         什么叫“赢率”:销售漏斗的首要障碍-1

我经常感慨,销售管理的实践空间如此广阔,在这个领域当中还没有人权威到,如财务领域一样提出像“市盈率”、“短期偿债能力”等等局限实践活动的标准指标体系,因此,我们有足够多的创意帮助自己的业务活动管理更加规范。

 

对“赢率”的上述澄清,完全出于我对于“客户决定游戏规则”这一原则的绝对忠诚,是客户在选择供应商,而不是我们在最终选择。

 

我明确反对以个人感觉为核心的“成功率”判断!

 

因为,从销售管理的角度,无论对面的这位销售精英如何出色,无论这些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臆测偶尔或经常如何准确,这都会使得销售管理的体系总体上进入无序和虚无的状态,因此总是有害的,但是这并不排除个人之间、非正式沟通的措辞,但决不能上升到管理系统的层面。

 

关于“赢率”的后续澄清,请继续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