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我的成长史,妞子姥姥就大吼:没有我的“暴行”,你能从小镇到大北京来?!我顿时无语。提到我的童年,不能说是血泪史,多半也是充满暴力的,因为妞子姥姥经常对我挥拳头的说。不过,我感谢我的母亲,一个东北小镇的普通劳动妇女希望女儿成才的愿望,绝对不亚于有儿子的那些家长,所以,在面对女儿不上进,不进步,没有理想的时候,“打孩子”是成了最有效的表达母亲对女儿未来焦虑的一种方式。鉴于我成长过程的“遭遇”,我对自己说,在育儿的道路上,坚决不打妞子,一定采取“文明”的方式跟女儿沟通,如果能有幸跟女儿做朋友,也是我教育成功的奢侈回报了(太期待了)。
不采用“暴行”,不代表我就“软弱”,在育儿的道路上。强硬的态度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虽然不是常态,但在紧急的情况下,是正确的选择,我必须这么说。
话说,张小妞同学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很多事情,我们跟她好好讲道理,她还是明白的,基本都是可以讲通的,比如,一天只看一次天线宝宝,只有爸爸在家的时候,我们才能去翻斗乐玩,在家里地板上要穿地板鞋子等等,这些“要求”妞子都当成规矩遵守呢,也就习惯就成自然了。所以,我们跟妞子之间基本没有强硬的态度和语气沟通过。、
但是涅,最近几天我不得不选择了“强硬”。以前早上我上班的时候,妞子自己会找姥姥,然后高兴的跟我挥挥手和飞吻,送妈妈上班。但是,从前几天开始,妞子在我要上班的时候,大哭不让妈妈走,我给她讲了近一个小时的道理,也没将通。我只好很严肃的告诉她,妈妈一定要去上班的,你哭是改变不了的。随即,我离开,关门后我哭了。第二天,依然如次,第三天,如故。我觉得,我必须强硬的告诉妞子,在不让妈妈去上班这件事情上她错了。今天早上,我穿戴好后,我蹲下来,握着妞子的手(让她有安全感),很严肃的说:妞子,妈妈现在要去上班了,你就是哭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哦(此时,妞子开始有哭腔了),妈妈觉得,妞子是个乖孩子,应该会支持妈妈上班的,咱们俩说好了,妈妈去上班,晚上回家给你买饼饼吃,你跟姥姥在家好好哦(已经开始哭了),我没有继续重复着,坚定的站起来了,跟妈妈再见和飞吻吧(妞子含着泪,不情愿的跟我挥手和飞吻),我立即走了。关上家门,松了一口气,心疼随即占满全身。。。。。。
我想,随着妞子的成长,会有更多的事情和时刻,妞子会任性,会不理解,会不讲道理,那时,“强硬”的纠错态度就是帮助孩子成长剪枝,修剪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和思维,保证宝贝健康成长。
再次感谢我的妈妈,是她在我成长过程中的“强硬”,让我的生命更加丰富。
http://s10/middle/60c5c703tb419613feac9&690
http://s4/middle/60c5c703tb41961fa1af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