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我用镜头感受你之古城篇

标签:
米线大理古城洋人街梅子酒乳扇人民路 |
分类: 纪实 |
回大理快半年了,每次去古城都是匆匆而过,都没有认真感受过古城的生活。这次带上相机,沿着大理古城南门进城,边走、边看、边感受、边拍,把古城安静、休闲、原滋原味的生活展现出来。
坐上4路公交,在博爱路口下车,右手边是一段200来米长的下坡路。把那段下坡路走完,你就来到了大理古城的南门。
南门是大理古城最具特色的旧城墙,游客们也就是从这里进入城内的。这段时间刚好是暑假,游客很多,南门广场前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在忙着与古城合影。
顺着古城的城门洞往里走,就来到了城内,这条南北贯穿的路叫复兴路,这条路是古城的中轴线,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完,就到了北门,北门就是你出城的地方。
复兴路两旁全是商铺,卖着各式各样的旅游商品,有卖玉器的、银器的、大理石工艺品的、特色服饰及各种小吃的店;不过这些店都是做游客生意的,本地人是不会在这里买东西的。
如果你要买玉器、银器的朋友你得小心,假货很多,而且价格上的猫腻也很大,但大理的风味小吃到是可以尝尝,像烤乳扇、米凉虾、烧饵块价格也不贵,大多是古城的本地居民在经营。
沿着复兴路,边走边逛,你还可以看到不少的特色商品店,喜欢的话可以进去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是有东西看上了,多和老板砍砍价。
走了大概10多分钟,差不多就可以逛到五华楼前了。古时五华楼是官方聚会宴请贵宾的地方,高达五层,可容万人站立。但在历史上五华楼几次焚毁又几次重建,走过千年沧桑。现在的五华楼是1998年重建的,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下面的一层为台座,上面的三层为楼。你可以在这里小憩一会,五华楼周围有不少卖民族特色服饰的店,可以去逛逛。
再沿着五华楼往上前,就来了古城的中心地带,这时你离有名的“洋人街”不远了。
经过人民路,再往前走大约300来米,你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洋人街口。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爱,复兴等主要街道。现在恐怕除了大理本地人,大家都已经忘记了洋人街曾经的名字。
现在的洋人街口,立起了个新式的牌坊,个人感觉有点不文不类,显得有点突兀。旁边的金花大酒店,曾经的客户,酒店重装开业前,曾在这里战斗了一个多月搞工程,每天基本加班到晚上九点以后,一转眼四年时间过去了。酒店去年的时候被改制,好多认识的人都不知去了那里。
沿着牌坊你就正式进入洋人街了,洋人街之所以得名,80年初期政府把大理古城定为开放旅游的主要景点,红山茶宾馆定为涉外宾馆,红山茶宾馆在古城护国路西段,由此,护国路便成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中西风味店,珠宝店,古董店,扎染店,画廊各行各业随之兴起,铺面林立两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成为中外有名的“大理洋人街”。
洋人街是大理古城内最为繁华的街道,是旅客到大理旅游的必到之地。街不长,不到千米,街道两旁是各种特色的酒吧、中西餐馆,银器铺、特色服饰店。
洋人街的夜色最为迷人,在白天可能你感觉它只是一条窄窄的街道,可一到了晚上洋人街的魅力才绽放出来。洋人街的夜需要你自己去品,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这里我没拍到洋人街夜色的片子,上次来泡吧的时候带了相机,可惜没带角架,片子都糊了,有机会带上角架拍组夜色洋人街的片子。
洋人街的特色服饰、饰品店很多,大多带有异域色彩,爱美的女士可以去逛逛,不过价格就有点小贵了,因为洋人街店铺的房租是最贵的。
洋人街不长,很快就走完了,我来到了与洋人街交叉的博爱路上。博爱路现在已改成单行线,4路车来的时候会经过这里,一个老外正在看公交车牌,不知他懂不懂汉字。
博爱路上的大理王府酒店,看上去比较有特色,我没进去过,是最近才建起来的。
沿着博爱路走上四五百米,就来到人民路。人民路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路,在这里可以体味大理的原味生活。洋人街虽有名气很大,但由于过度商业化,已经离大理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只有人民路还保持着古老的苍桑。
写到这里,地震了,电脑都摇了起来,不过还好只摇了两下。不知道震中在那里,一会看看有没有报道。没事,继续写。
我站在博爱路与人民路的交叉口,旁边是个叫“鸟窝”的吧,名字很有意思,门头上不知名的绿色植物长得很茂盛了,真想进去坐坐,一个人没意思,下次吧。
人民路往东走,不远就来了与复兴路的交叉口,在这里开着好几家特色商品店,有名的杨记乳扇,洱宝雕梅,可以先尝尝合不合口味再买。
这里也有不少的小饭店,大多是本地人开的,价格也不贵,肚子饿了在这里吃饭也不错。
顺着人民路往下走,不远处就会看到梅子井酒家的招牌。梅子井酒家是个老式的白族庭院,院内有口古井,用古井水酿的梅子酒比较好喝,所以出名。以前去过梅子井酒家吃过饭,感觉环境不错,古色古香的,但近年来听说宰客现象比较严重,但没验证过,不过你想喝梅子酒的话最好点菜时把价格落实清楚了。
梅子井酒家招牌的斜对面,就是我爱去的益恒饭店,看着堂口其貌不扬,进去后别有洞天,是个很大的白族特色庭院,三房一照壁,消费比较适中环境也比较舒服。
继续东下,不远处就是古城有名的“再回首”凉鸡米线店,以前经常跑大理古城就为了吃碗凉鸡米线,这家店经常坐无虚席,生意好得不得了。
肚子也饿了,吃碗凉鸡米线去。这次进店,有点惊讶,包含我在内只有四名食客,要了碗凉鸡米线,两只鸡爪,一瓶可乐。米线还是老样子,鸡爪就小得可怜,把米线拌了拌,开吃,怪不得生意冷淡了,变了味,水渣渣的感觉,吃完一结帐,价格还不便宜,这么小的鸡爪也敢收1.5元一只,人家1元的都比它大。“再回首”以后不回首了,老字号如果不注重质量的话,我看也得搞砸。
出了再回首,继续往下走。一路上都是些小吃店及卖衣服的小店铺,一家小店的窗台很有意思,摆了不少花,看上去好精神。
人民路的下段有好多小酒吧,这些小酒吧大多租的都是民宅,大多都带有一个小院子,在小院里喝喝酒,看看书,听听音乐,很清静,很放松,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我好希望以后我能有这样的一个小院,做自己喜欢的菜,开个小小的家庭餐厅,每月能有几千块的收入,宅在大理古城这一生也满足了。
这是我爱去的小酒吧,外表很简陋,里面有个漂亮的小院我很喜欢。前年去的时候,它叫“小马的天”,去年去的时候是个老外在经营,老外的中文讲的很好,他还有台苹果电脑,我还去摆弄了下。但今年它又改名了,叫“般若波罗蜜”,想必又换了主人。我在门外望了望,装修风格也改变了,我没进去。
人民路的老式石头房子很有意思,很有些年头了,不知里面还能住人否?
再往下走,就快到洱海门了,附近有不少客栈。最有名的四季客栈也因“武庙会”的开发,也搬到了人民路的下段。
回头一望,这就是我一路走来的人民路。虽然看上去很旧,没有洋人街的繁华,没有复兴路的喧嚣,但我对它很有感觉,在这里你能体味到原滋原味的古城生活。这里充满着自由和安宁的气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是戏剧舞台上的人物,他们日复一日忠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路上每天定时都会走过不同的人群,早上走过大街的大部分是背着箩筐的当地百姓,中午则是大理一中和四中的学生们夹着书本匆匆走过,一到傍晚闲居在这条街上的艺术青年们纷纷出来,他们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或在屋檐下弹吉他,或在酒吧里喝酒,或在书屋里看书。
很多来过大理的人都觉得大理古城没意思,和丽江相比没什么特色。的确,我也是这么认为,但大理的美需要你去品,小住上一月你才会爱上她。
博文写的很长了,想说的话还没讲完,以后再用镜头慢慢感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