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日山:闽茶海上之路的起点

(2010-03-21 21:23:05)
标签:

闽茶

茶叶出口贸易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九日山

分类: 茶业风云

   

http://s10/middle/60bf66fax824f82fa0509&690

    “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的大航海时代,曾经是泉州的荣耀记忆。早在唐代泉州港就是我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宋元时代更以“刺桐港”之称闻名于世,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南宋偏安一偶,经济中心南移,泉州港一跃而为与世界一百个国家和地区船来船往的大贸易港,出现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局面。曾两知泉州的太守真德秀在一篇祈风文中说:“惟泉有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番舶也;番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期者,神也。”明成祖为宣扬国威和发展对外贸易,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派郑和七次从泉州出发,满载茶叶、瓷器、丝绸、金银等特产,到达的地方遍及爪哇、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更远至非洲东海岸,盛产于泉州的闽南茶和崇安的闽北茶随着船队远达世界各地,扬名天下。

    长期以来,素有“先有丰州,后有泉州”之说。丰州自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置闽南第一县——东安县,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早时的泉州市区是一片汪洋,泉州港就在九日山麓的金鸡古港——梁安港(金鸡水闸桥一带),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向外延伸,直至如今的后渚港。

    九日山隶属南安市丰州镇,位于泉州市区西郊,泉州母亲河——晋江北岸,是闻名中外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美誉,以“溪流荡漾,峰峦映浓,奥衍明秀,隐为一区”的迷人景色而闻名遐迩。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保存着极为丰富、十分珍贵的海外交通史迹,如现存七十七方明代摩崖石刻中最有价值的十三方“祈风石刻”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史实,如“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等。

    北宋元丰年间,二度出任泉州太守的陈仰泉设置市舶司,祈风送舶便始于此时。当时,来往泉州的船舶要靠季风推送,顺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西北风而去。倘若遇到风逆必延误时日,乃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于是,每岁冬夏,太守、提举市舶司等郡府要员,都要偕同外国使节、商贾到九日山涌远王祠(海神庙)举行“冬谴舶、夏回舶”两次祈风盛典,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让商舶在海上往返畅行。礼毕,宾主饮宴于延福寺。旋即登山“遍览名胜,俯仰陈迹”(北宋林通崖刻),“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南宋倪思崖刻),“景先哲,宛有所得”(南宋赵希恺崖刻)……并勒石记事,现存最早的一方祈风石刻是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十二月初一市舶提举虞仲房在延福寺通远王祠举行祈风典礼的纪录。

    九日山的东北方向有一座莲花峰,山顶的大石头裂成八瓣酷似莲花,山前有一座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的石亭寺(又称不老亭)。莲花峰上有一块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太元为东晋·司马曜年号,太元丙子为公元376年,说明早在晋代泉州就开始产茶了。莲花峰还出产一种叫石亭茶或石亭绿的绿茶。

    泉州港是宋代闽茶出口的重要中转站,安溪的铁观音和闽北的乌龙茶、红茶先集中到这里再装船运到世界各地。茶文化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生活中。九日山有一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述了当时的茶事活动:“嘉泰辛酉(1201)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除此之外,还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男女携筐,采摘新茶”(刻于莲花石背面右侧,宋傅宗教诗)、“岩缝茶香”(刻于莲花石正面,公元1011年泉州郡守高惠连题)、“斗茶而归”(刻于莲花石东面,公元1247年赵师耕题)等,这些石刻留下不少名人雅士登临名胜品茶斗茶的诗篇。斗茶既要有好茶,又需要有好水,才能使茶的色、香、味得到充分发挥,在莲花峰北侧有一口观音井,“泉从石罅流出,泉水清冽,是泡茶佳泉”。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韩偓在莲花峰写下《信笔》一诗:“柳密藏烟易,松长见日多。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说明当时一到采茶季节,茶农就在茶园里对唱茶歌。

    隶属于泉州的安溪从唐末开始种茶,一直是泉州港出口茶叶的主产区。五代时,开先县令詹敦仁曾至安溪归善乡依仁里(今龙门镇溪瑶村)龙安岩(后称青林岩),住僧清豁禅师赠茶于詹敦仁,詹敦仁作《龙安悟长老惠茶,作此代简》:“泼乳浮花满盏倾,余香绕齿袭人清。宿酲未解惊窗午,战退降魔不用兵。”说明“余香绕齿”早就成为人们鉴赏茶叶的主要依据之一。詹敦仁晚年隐居佛耳山,宏道前往探访,詹敦仁作《与介庵游佛耳,煮茶待月而归》:“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日款谈玄。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是禅。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说明五代时安溪西部山区佛耳山(位于今祥华乡白玉村)一带已产有茶叶,且詹敦仁煮茶讲究火侯用水,品茶时谈玄悟禅,显然是精于茶理的行家。五代·钱俶(吴越王,948—960 年在位)幕僚黄夷简在北宋统一中国时,曾称疾退隐安溪别业,曾作小居诗曰:“宿雨一番疏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说明安溪在五代末宋初时已有焙茗的工业。郭柏苍《闽产录异》载:“宋、元以后,武夷寺僧多晋江人,以茶坪为生,每寺订泉州人为茶师,清明以后谷雨前,江右采茶者万余人。”可见数百年来武夷茶乃出自泉州僧人、茶师。《清水岩志》记载:“清水峰高,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崆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得与补茶经焉。”说明宋代无论寺观还是农家均已大量产茶了。安溪八景之一“阆岩夕照”的阆苑岩大门至今尚留有宋代理学家朱熹题写的对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可见当时茶叶生产已遍及整个安溪。明·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茶:晋江出者曰清源,南安出者曰英山,安溪出者曰清水、曰留山。”清水即清水岩,留山今属西坪镇。明·嘉靖《安溪县志》记载:“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茶,龙涓、崇信(今龙涓、西坪、芦田)出者多”,“茶产常乐,崇善等里(今剑斗、白濑、蓬莱、金谷)货卖甚多”。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从茶树技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中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又称“全丛伞状压条繁殖法”)。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在莲花峰题刻:“岩缝茶香”。高惠莲,字公溥,安溪县大坪乡大坪村人,“自幼警敏,博学无倦,与师友论议精快,晰理分明,人服其敏”(王安石)。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己亥(999),擢登甲科进士,初授宣教郎,任桂州州学教授(主管学校教育的学官);后转奉议郎,授龙阳知县,任内政绩颇著;宋仁宗皇佑四年壬辰(1052),以八十一岁的耆老体弱之身恳辞乞归;诏许,并特授兵部尚书。高惠莲从政五十多年,政绩斐然。在泉州太守任内,因兴教育人有方,故“后岁贡裁得人,泉为多士,或以为兴学之所致也,士者德之”(王安石)。据高氏后人介绍,高惠莲一生嗜茶,高度重视家乡茶叶生产,大力推动茶叶出口贸易。

    到了元明以后,泉州港渐渐衰落,闽茶出口贸易也陆续转向厦门港。

 

http://s2/middle/60bf66fax824f851e6841&690清朝乾隆元年武状元题写的“九日山”,是九日山最大、唯一一块清朝摩崖石刻

http://s14/middle/60bf66fax824f85e562ad&690 俯视曾经沧海的泉州港

 

http://s9/middle/60bf66fax736f37ba6f78&690与木石居

http://s4/middle/60bf66fax824f8695cbf3&690 曾经繁华的金鸡古港如今已面目全非了

http://s14/middle/60bf66fax824f88ba122d&690 闻名于世的摩崖石刻

http://s8/middle/60bf66fax824f896b01a7&690 反映古代海上交通贸易史的“祈风石刻”


http://s12/middle/60bf66fax824f8a099d3b&690似茶非茶——无名木

http://s14/middle/60bf66fax824f8a92afbd&690 泉南佛国——无等岩无等洞


http://s5/middle/60bf66fax824f8b497144&690

高士峰

http://s13/middle/60bf66fax824f8bef3c3c&690

“合”

http://s9/middle/60bf66fax824f8c926d18&690

悠然

 

http://s11/middle/60bf66fax825828f7209a&690立两峰

 

http://s16/middle/60bf66fax824f934fdfff&690

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288)、闽南第一古刹延福寺

http://s12/middle/60bf66fax824f9414db8b&690

石佛岩

http://s7/middle/60bf66fax824f94e55556&69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http://s11/middle/60bf66fax824f958c046a&690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http://s2/middle/60bf66fax824f96336fd1&690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留下的二十多个国家专家联合签署的登游纪事摩崖石刻

http://s13/middle/60bf66fax824f9700b1ac&690

花香鸟语——九日山刺桐花开

http://s13/middle/60bf66fax824f97971e1c&690

曾经是一片汪洋的泉州

http://s8/middle/60bf66fax824f985a4f17&690

莲花峰

http://s14/middle/60bf66fax824f98d361ad&690

石亭寺

http://s16/middle/60bf66fax824f99a7a05f&690

佛国胜地——一尘不染

 

http://s2/middle/60bf66fax824f9a38ad61&690

“莲花茶襟太元丙子”石刻

http://s2/middle/60bf66fax824f9ac07fa1&690

“岩缝茶香”石刻

 

http://s2/middle/60bf66fax824f9b879ae1&690

莲花峰石刻

http://s3/middle/60bf66fax824f9e7e1e72&690

御赐石刻

http://s9/middle/60bf66fax824f9f300b48&690

白石莲

http://s10/middle/60bf66fax736e5cc80db9&690

王石朋石刻


http://s15/middle/60bf66fax824fa8b41d2e&690

朱熹石刻

http://s9/middle/60bf66fax824fa94c6d38&690

石亭茶古树

http://s4/middle/60bf66fax824fa9db1613&690

九日山茶业有限公司经理傅瑞典先生(左一)在冲泡石亭茶(感谢南安市农业局、人口计生局、丰州镇政府和泉州市文化局孙秀锦女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