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镇四月八会

标签:
历史文化民俗旅游 |
分类: 乡野逸闻 |
http://s16/bmiddle/001LQmsRzy71o4fEqqH8f&690
“虢镇四月八会”原为城隍庙会,已延续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以连年举办的大型祭祀活动规模宏大、热闹非凡、经久不衰而驰名关中西部。又因此时临近夏收,因此农民都会借此时机买卖夏收农具,名为庙会,更多的还是物资交流,在虢镇群众的心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前,“虢镇四月八会”由城内商会组织,各家商号大小商贾筹钱举办;解放初由东西四堡城隍庙各家会长组织举办,之后是商业部门牵头,直到1979年国家工商总局成立,便由县城工商部门组织,但每届物资交流大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县政府一名县长担任。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四月初八的交流会开始向有组织、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常常一办就是十天半个月,历年来少有间断。
虢镇四月八会还有一个更大的亮点就是四月初七、初八晚的“天明戏”吸引了省内外的各方来客。各村的江湖、曲子、茶会、皮影戏班、自乐班也在四月初七和赶会的人群一起自带乐器赶到虢镇。城内各家商贾门店都主动在门口搭起篷帐,提供桌椅板凳、香烟茶水,为江湖曲子班搞好服务工作,热情接待。各江湖艺人在各商号门店门前摆开摊子,启动弦索,放声高唱,通宵达旦。每年都有上百家远县近郊的江湖曲子艺人要赶到虢镇,并有好几家秦腔剧团在东西四门搭台演出。赶会的戏迷游串街道各家,目不暇接,欢乐异常。此时的虢镇城,真可谓是欢乐的海洋,令人神往的人间天堂。
(以上资料摘自陈仓网)
慕仪生按:据蒋五宝先生研究,虢镇城隍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址在今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人民街,1946年被省立西安二中占用,解放后城隍庙被拆除,改为虢镇中学,2003年又改为陈仓区职教中心,现在为商业开发用地正在建设。改革开放后,原庙宇所在地西堡村将城隍尊神安置在虢镇城北的府曲沟玄武山庙宇窑洞。2000年后,重新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城隍大殿,供奉虢国城隍、文武判官和十殿阎王。另外,九十年代,东堡村在重修铁牛庙时候,也安奉了城隍神像。虢镇为武都故郡、虢县旧治所在,按礼制,地方县城城隍应司职七品、蓝袍系身。但是,虢镇城隍爷却别装重饰,与众不同,其塑像头戴顶帘珠帽,身着九龙褚蟒袍。对于虢镇城隍,则一传为虢国开国国君虢仲(文王胞弟),四月初八为虢镇建城之日;二传为汉高祖时舍身救驾的大将纪信,四月初八为其殉难日。
2003年非典事件后,又因彼时撤县设区(考虑市容市貌)等诸多原因,陈仓区政府决定停办虢镇四月八会,成为所有虢镇父老心中的遗憾。其实物资丰富的今天,热闹的庙会更多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记忆情怀。政府停办,更深刻的背景是计划经济特色的褪去。不过,每年四月八,东西四堡的百姓还是会在村中自发组织小规模的集会。
2011年后,在各方呼吁下,四月八会再次由官方出面举办,以陈仓物流园管委会牵头,各家企业赞助的形式在会展中心再现盛会。2013年后,西堡村被区文广局列为“虢镇四月八城隍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基地,其也于南环路搭设神棚,招商办会。就这样,这几年四月八期间,出现对台戏的现象。
对比二者,物流园会场则加挂商品博览会旗号,推介企业,扩大知名度;西堡会场则强调其城隍庙会的文化信仰属性,办会娱神,收取布施。不过,对于老百姓而言,更看重的是热闹。
2016年四月八古会的会期达到18天,大家一起去虢镇跟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