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生命教育应贯穿教育始终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传媒发表 |
生命教育应贯穿教育始终
吕建斌
也许,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昨日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内,该校临终关怀志愿团队开展了一场“临终体验”活动。16名体验者实际感受了拍遗照、入殓等程序。体验者纷纷表示:今后会更加珍惜生命。(11月3日荆楚网)
尽管华中农大的这场“临终体验”招来不少非议,许多网友认为是没事找事,是“行为艺术”,但笔者以为,这场临终体验“秀”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活动目本身,它还提醒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宏大的命题:生命教育远远不能止于一两场类似临终体验的活动中,它应该贯穿于教育始终!
近年来,从小学生到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绝于耳,据调查,自杀的原因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自杀者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容易想不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除了家庭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等大家所共知的因素以外,与我们一直缺乏生命教育,即引导学生从小就懂得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等方面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多少年来,学校尽管开设了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这样的课程,可在应试压力下,它们都无一例外都“让位”于考试科目,生命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有名而无实,流于形式。
每每有鲜活的生命陨落于校园之中,便会让人长久地痛惜,并获得暂时的大彻大悟,成绩、荣誉……所有的一切和生命相比都无足轻重。然而遗憾的是,人是最容易健忘的,正如一句俗语“好了伤疤忘了痛”,时间冲淡了一切,包括生命换来的教训。然而,离开了生命,教育还会有什么意义呢?
美国的一位学者曾出版《生命教育》一书,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显而易见,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命本身,更彰显在个人的生活质量、人生的价值上。可以说,生命教育涵盖了教育所有的意义。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是教育最大的功德,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已成为当务之急。
http://s3/mw690/60be6528gced75f39efd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