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周读书札记(3月14日-3月20日)

(2011-03-21 08:46: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与杂感
  Alastair Ian Johnston, Stability and Instability in Sino-US Relations: A Response to Yan Xuetong's Superficial Friendship Theory,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4, no. 1, 2011, pp. 5-29.
      一篇非常严肃认真的批评文章,无论是逻辑、论据还是方法都体现了顶级学者的水平。作者实际上主张用安全困境论来替代阎的“假朋友”论。但是,阎读后说,这么大牌的学者不经意间也会犯一些初级方法论错误。比如,用常量解释变量(用媒体恶评解释中美关系的变动),只注意到关系曲线的振幅,没注意到曲线的振频,等等。阎准备写一篇回应文章,期待中。另外,双方还有基本理论观点上的区别。江是建构主义者,阎是现实主义者。双方文中均有体现。江文第二部分谈了一通心理学,没理解这与他后文有何联系?哪天还要请教一下相关人士。

    Brantly Womack, Asymmetry Theory and China's Concept of Multipolarit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May 2004, pp. 351-366
      这文章写中国的多极化概念是虚晃一枪,主要还是写美国的非对称地位。有些观察与结论很独特:强国与弱国的关系实际上由两种次关系构成:强对弱的关系与弱对强的关系。这两者有区别。强对弱的政策通常失之于忽视,特点是协调不足、时断时续、危机导向、更新缓慢,喜欢强迫弱国跟自己走。弱对强的政策通常失之于敏感,老以为强者有害死或出卖自己的阴谋,这是因为弱者有脆弱性。这两种关系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强国,即使是惟一超级大国,也很难成功地强迫别国干什么事,因为强者通常不会全力压制,而弱者会用全力抵抗。在非对称关系或复杂的非对称地区中,强者处于领导地位不是因为他能强迫弱者服从,而是因为他的行动会吸引弱者的全部注意力。弱者无法提供领导(虽然不是绝对不能)是因为他无法吸引强者的全部注意力。
        如果强者谨慎、合作、倾听,则弱者就不会那么焦虑。国际秩序是建立在权威而非权力的基础上。权力是消耗品,而权威是再生品。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年第3期

      张文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英国战后外交政策
      以40页老长的篇幅力图证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肩负着英国的“特别文化使命”,是为英国外交利益服务。这两者之间是否真有这样的联系,还是让时殷弘这样的国关史专家评判吧。咱没这能力,所以快速翻阅一遍。

      张杨、刘悦:美国核战争计划在新世纪的接续与再定位
      许嘉、张衡:冷战后美国核政策的调整趋势及影响
      两篇文章合起来看,可以对美国这二十年来的核政策演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所列文献亦有参考价值。

   余丽、李涛:中国国家间道义思想探本溯源
   王日华:中国传统的国家间信任思想及其启示
   徐  进:世界政治中的感召力及中国的选择
   这三篇是一组文章。自我吹嘘一下,咱家那篇写得不错,前几天把摘要贴博客上了,希望诸君关注。

   徐秀军: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南太平洋为例
   为什么以南太平洋为例?这个作者没说。发展中国家很多,案例选择标准是什么得写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