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战争与国家形成》卖得挺火
(2009-07-06 14:54:42)
标签:
战争与国家形成时间范围中央集权城邦国家拿破仑欧洲文化 |
分类: 杂谈与杂感 |
上周见到继武老弟,顺便送他一本《战争与国家形成》,他告诉我说这本书卖得挺火,六月荣登万圣月度畅销书第三名。一本改编自博士论文的、纯政治科学类的著作竟然会畅销,一方面大概说明北京的文化人太多,另一方面与该书将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与早期近代的欧洲作比较有关,因为这类宏观比较总会引起各方面的兴趣、批评与质疑。这不,某君发信给我,要与我(尽管我不是作者而只是译者)商榷一二。
统一者的选择问题。许田波老师在研究近代欧洲的时候,着眼点只有法德两国的强权,讨论他们为什么没有实现统一的目标。这其实是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情况的生
硬类比。其实,中国春秋战国的情况,和近代欧洲的情况,是正好东西颠倒的。法国更近似齐国的位置,德国更近似魏国的位置,而和秦国地缘位置相对应的,其实
是俄国。而如果认真的考察俄国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他是最有可能统一欧洲的国家。如果俄国能早一点变法、如果叶卡捷琳娜能多活一会,甚至到了二战时期,
如果没有美国的话,那么苏联是非常有可能统一欧洲的。忽视了俄罗斯,将法德拿来和秦国比较,自然会得到中欧有巨大区别的结论。而如果将秦国和俄罗斯比较,
那么就可以看到,中欧相似之处就会更多,而相似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遵循着共同的国际关系规律。
我的简单回复如下:
1.
时间范围的选取。在某一区域内,由众多国家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某一个时段内没有形成,并不代表永远不会形成。实际上,可以认为罗马统
一了他那个时代的世界。而罗马帝国的形成过程,和秦国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在书中,只拿秦国作为样本来评价欧洲各国的行为,有失偏颇;
2.
系统的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书中的欧洲,作为一个系统,就不是那么封闭了,美洲的殖民地、美国的影响、中东地区的
伊斯兰国家等等,都对这个系统产生着影响。一个封闭的系统,是比较容易达到稳定的,而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不断受到外界干扰输入的情况下,就不容易稳定了。
就欧洲大陆来说,英国和美国在历史的不同阶段,都起着重要的干扰作用,如果去除掉这种干扰,那么欧洲大陆可能会更快的统一。
3. 我的简单回复如下:
1.
时间范围的选取。这项比较研究需要两个案例具有一个共同的起点,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在近代早期有着大量前一代封建制(指分封建国)的遗迹,而且正
在逐步迈向中央集权制,所以从国家制度形态上二者是高度类似的。罗马起源于城邦国家,所以拿罗马帝国的统一与欧洲或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作比较,在起点上无
法找到共同点。
2. 系统的不同。这个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因为不清楚你说的外界干扰输入具体对欧洲产生过什么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必须大到使这项研究具有严重缺陷。另外,就我所知,书中是写了英国对拿破仑统一欧陆的干扰的,你没看到吗?
3.
统一者的选择问题。你在春秋战国时期也能发现许多“如果”,但历史不能假设。我觉得你拿俄罗斯去比秦国也一样。因为俄国在近代早期也经历了强化中央集权国
家这个过程。另外,你要注意什么叫近代早期,这是一个欧洲历史上的专业术语。其时间范围大致从16世纪至拿破仑战争。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没有一个国家能
够统一欧洲,只有拿破仑近于做到这一点。
后一篇:东瀛归来话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