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狂的悲剧谢灵运

标签:
欧南谢灵运 |
分类: 随笔杂文 |
说起山水诗,必提谢灵运。说起公子哥儿的疏狂张扬,俾倪傲世,也应当提提这位康乐公。谢灵运是集才华、门第、财富于一身的公子哥儿,才华使他流芳千古,而与生俱来的豪门身份,也使他恣意妄为,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谢灵运出生非同小可,祖父谢玄是谢安的侄子,淝水一战,使这个家族名扬天下。而关于这个家族的声望,我们可以看看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黄口小儿都能咿咿呀呀背诵的诗歌。而当年的王谢家族(王羲之家族)引领风骚数百年,才子辈出,范成大的:“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说的虽是周瑜,但用在王谢家族身上也毫不为过。
谢灵运的诗自不必说,影响极大。钟嵘的《诗品》说他:“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这是比较中肯的评价,简单的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公子哥儿的文体,文采纵横飞扬,内容却是有些空洞,稀薄。谢灵运有的是钱可以游山玩水,而不时掺杂的人生感叹,不过是富贵人一时的遣兴罢了,穷人是断不能东施效颦的。
谢灵运由于出生豪门,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的性格。这也难怪,出生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前程,才华造就声望。谢灵运从小天赋异禀,才华过人,好美食、著华服,举止铺张,引来当时人争相模仿,在当时民谣就有:“四人契衣裙,三人捉坐席”之说,讽刺喜欢时髦的人模仿谢灵运,但他仍然乐此不疲。这其实为谢灵运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一个桀骜不驯,一个不在乎他人看法的人,是很难在这个世上生存的。由于先祖的功绩,谢灵运渴望效仿先人,青史留名的心理是不奇怪的。但他不会韬晦、隐忍的性格很难使他官运亨通,再加上晋宋时代政治黑暗,勾心斗角,站错队,跟错人都会有杀身之祸,凭谢灵运这种不管不顾的二愣子性格,即使从“康乐公”降为“康乐侯”也是不加收敛,反而愈发骄纵妄为。老实说,如果不是祖上庇荫,早不知被杀过几回了。
性格就是命运。悲剧的伏笔在谢灵运的行为中,早已埋下祸根。谢灵运心存鸿鹄之志,但一生所做的都是低级官吏。这种心理的不爽,促使了谢灵运心态的扭曲。我们不能以他是大才子就视而不见,谢灵运因为官运不通,心存嫉恨,在他当官的地方,他除了游山玩水之外,对于地方上的政事,基本上是不管不顾的,且性情又像小儿般,铺张惯了,喜欢浩大的场面。
为了便于游山玩水,谢灵运发明了著名的“谢公屐”。这种鞋子的下面,前后有两个可以拆卸的齿锁。登山时,卸下前面的齿锁,便于攀援;下山时,卸下后面齿锁,又便于抓地。实践出真知,如果不是精于此类的玩家,是不会有这种发明的。
和孤身一人踏遍万山的徐霞客不一样,谢灵运不喜欢一个人玩,而是喜欢大部队出游。有一次他从浙江始宁出发,带上数百随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附近的临海郡内,临海太守王琇闻报,还以为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山贼来侵犯,急忙召集军队前去抵抗,结果是虚惊一场,谢康乐的大名谁不知晓。而游兴正浓的谢灵运还邀请王琇一起同游,王琇自然是不会答应的。于是,谢灵运还作诗揶揄王琇:“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可见谢灵运这种放肆的性格。
由于身份的特殊,很多人对他敢怒不敢言,促使了谢灵运不加收敛,愈发嚣张。如果说,张扬豪阔的出游还不足以让人嫉恨他的话,那么出口伤人则给他带来杀身之祸。谢灵运的会稽的时候,常和友人在千秋亭喝酒取乐,喝到尽心时,竟然脱光衣服,大喊大叫、疯疯癫癫、嬉笑怒骂。由于会稽的地界是归太守孟顗管辖,这等于在挑衅他,忍无可忍的孟顗前去交涉,谢灵运非但不收敛,反而说:“自身大呼,何关痴人事!”换了谁,大概都无法忍受的,何况谢灵运曾经挖苦年长信佛的孟顗说,你会死在我前面,但成佛却在我后面。这已是近乎毒舌了!
谢灵运最后在广州被杀身亡,结束了悲剧的一生。他的死和孟顗的诽谤不无关系,但客观的说,也是他自找的。白居易曾经在诗中说:“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读来让人唏嘘,才华有时其实是一种负担。而后世更有人说他:灵运才名,江左独振,而猖獗不已,自致覆亡。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