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说自话

(2016-07-14 01:36:47)
标签:

欧南

自说自话

分类: 随笔杂文
自说自话

当语言再也无法承载那些纷繁的意象时,我感觉诗歌已经面临死亡,过多的思想只会使诗歌变得晦涩和缺乏冲击力。诗歌需要的是一种可以触摸的感觉,它可以表现温暖的、痛苦的、困惑的、颓废的等等,但就是不能表达明确的思想。

 

我喜欢被雨包围,但不想去问这是为什么?

--------------------------------------------------------------------

死亡是多么的平静,平静的令活着的人看见地狱。诗人从发现中苏醒,并记录这种经验。

-------------------------------------------------------------------

诗人的心灵仿佛是蓝胡子公爵的城堡,当一扇扇门被相继打开后,他就可以放下笔等待下一个人的到来。诗人无法避免循环,每个人都渴望发现第7扇门中的秘密,哪怕这是一个恐怖的现实。如果每个诗人生来就知道最后那扇门中所隐藏的秘密的话,诗歌这门古老的技艺也将消失。

---------------------------------------------------------------------

对诗人来说,诗歌理论应该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一篇心灵的游记,而不是方法论。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参照体系,都有他经验的感知对象。像波罗茨基之于邓恩、克罗岱尔之于兰波、瓦雷里之于马拉美等。理论家不是先知,我反对任何制定标准的诗歌理论家。诗是唯一自由和无师自通的技艺,而诗人的责任便是捍卫这种自由。

-----------------------------------------------------------------------

诗人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感情,这使得他们先天注定就是不幸的。我倾向于诗人是疯子,而学者只是在门口的“溜达者”,他们是有形世界的传道者、无形世界的门外汉。以为不入其门就能发现“道”的人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佛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仿佛:“风吹草地见牛羊”。

-----------------------------------------------------------------------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了海子去世前不久留下的遗言(不知是真是假),这使我蓦然又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如果海子的遗言属实的话,那么他的死仅仅只是一个个人的悲剧,而诸多的兔死狐悲式的所谓诗人精神的毁灭不过又是一次整体性的恶炒。

诗人的寂寞假以海子的死大做文章,无疑和庸俗的媒体一样。我不否认海子在整个时代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但他的死亡并不证明什么?在遗言中,明确地记载了他走火入魔的迹象。

海子并不是一个大诗人,在以天才著称的诗人中,他不及济慈、洛特雷阿蒙、兰波等灵光闪耀的诗人。他是一个农耕时代的抒情歌手,具有自然的抒情气质。

-----------------------------------------------------------------------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直被人称颂的海子的诗歌。但我看了只想笑,那种教科书般的宣言绝对是能得到人们赞美的,但海子也没有按诗中的理想去做,他不过是说了一些人们想听到的、极为夸张的话。我感觉这是诗歌中的伪浪漫主义。

---------------------------------------------------------------------

家门口有个卖A片的怀孕妇人,放肆地向行人兜售手中的片子,我问她:你不怕被抓吗?妇人一脸不屑:“抓什么?我怀孕了,不为了几个钱,谁吃饱饭没事干去卖这个!”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赤裸裸的,真实可信。 

有多少人在丧失尊严地活着,幸亏他们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这是他们唯一的幸运。

--------------------------------------------------------------------

中国的诗坛是个奇怪的地方,一连串的庸人占据着诗歌的舞台,像台湾的所谓大诗人余光中,名气奇大,诗歌却奇臭无比。矫揉造作,浅陋苍白。活脱脱像个抒情小文人的情调。但国内却罕有人批评他。也许此君博学儒雅,也许是名气过大,吓得人们都装聋作哑了吧。

国内的文坛只会欺负那些可怜的,毫无背景的文学青年,并替那些“假大师”充当帮闲的角色。

-----------------------------------------------------------------------

人吃饱了撑了就要减肥,没人关心自己所从事的所谓事业就要“呼唤”。人真的已经丧失了很多东西吗?人为什么非要去看诗歌,而一个诗人干吗非要让人们关注自己。为此,我更喜欢一个喜欢喃喃自语的诗人,他不去寻找倾听者,但倾听者总会到来。历史并没有遗忘一个真正的诗人,同类会在冥冥中会拥抱在一起。对诗歌来说,它所需要的是同类——仅仅是同类。

-------------------------------------------------------------------------

     看候孝贤的电影《海上花》,知道中国式的颓废和西方的原不是一回事,虽然影片试图挖掘出人在游戏场所中所谓的某种真实,但题材本身的局限使得它通篇都显示出一种卑琐甚至下贱的格调。

这部电影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导演对于场景以及光的运用,但让人感觉有点像陈逸飞的油画。显示了一种虚假的、糜烂的唯美主义作风,这是一个缺乏思想活力年代的所谓的精心之作。影片给人以明显的人为的、精心营造的痕迹。仿佛像手捧女人的小脚细细的品味一般。

张爱玲在晚年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张是国内受人推崇的作家,崇拜者无数。但会对这种小说入迷的人,天知道她的趣味是怎样的。张其实像那些伪贵族(其实称之为中产阶级更合适)一样,有着比一般的平民更入骨的俗气。张的俗气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她的小说如此受人欢迎也可以看出我们对于小说的趣味。

-------------------------------------------------------------

准确地陈述一个事实比描写它更难,准确意味着客观,但事实上人们无法真正的生活在客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会被一种情绪所牢牢控制并生活在这种情绪中。诗人能够感觉到这种情绪,并表现它。而自己却无法摆脱被他自身所感知到的情绪。

-----------------------------------------------------------------

诗人显得那么忧郁,他深知自己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残暴,无耻和做作。

------------------------------------------------------------------------

马拉美和波德莱尔的区别在于:马拉美可以生活在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里而波德莱尔不能。这种情景有点像巴赫和贝多芬的区别一样,巴赫只需要在音乐中和上帝对话,但贝多芬必须要有听众。他们其实是处于两种不同精神领域中的人。我不敢想象没有听众的喝彩贝多芬会生活的下去,但巴赫和马拉美可以。

而波德莱尔更是无法容忍人间的不幸、悲哀和痛苦,他肆虐自己,他的疯狂是宗教的不幸,也是残缺的人类永运无法避免的内心冲突。我们在巴赫的音乐中寻求宁静,但贝多芬会撕裂我们脆弱和反复无常的内心。我们看马拉美,寄希望于虚无飘渺的、古希腊的崇高和悠远。但波德莱尔会激起我们内心的地狱。

-----------------------------------------------------------------------

我们渴望被强奸的欲望胜于被安抚。

---------------------------------------------------------------------

马勒始终生活在病态的悒郁中,这个性无能者深知才华无法给他带来一次完美的激情,他的音乐仅仅是用来诅咒的。而达利可以毫无顾忌地用手淫来达到高潮在马勒的精神世界中是不允许的。这是两种精神的区别!

达利可以嬉皮笑脸地玩弄世界,并对全世界宣布自己“手淫”,而马勒除了诅咒以外没有作为。当达利以疯子的行径玩世界以股掌之间时,我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本质上的愚昧和无可救药。

达利剥了人类伪善这层皮,而马勒却肩负着“知识分子”的重压。

-----------------------------------------------------------------------------

让那些从一首诗歌中分析出无穷理论妙处的诗人见鬼去吧!维特根斯坦说:“如果一首诗的理智毫无掩饰地外露出来,那么这首诗的要点就被讲的过分了,就不能从内心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是什么?这是一个险恶的陷阱。当你在费力地为思想寻找一句确切的词的时候,月亮的光芒已经被乌云所遮盖。 

------------------------------------------------------------------ 

瓦雷里的诗:“在消失的酒中,奔腾着最深的姿容”,这是可以感觉到的形象。

---------------------------------------------------------------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种错误的观念里面,没有人试图从镜子里面发现自己。镜子似乎只是为了满足一下虚假的陶醉,正如女人在它面前画完妆后,顷刻沉醉于自恋中。

 

200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