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伯格曼《芬尼与亚历山大》

(2010-08-21 01:33:01)
标签:

欧南

伯格曼

芬尼与亚历山大

杂谈

分类: 随笔杂文

伯格曼《芬尼与亚历山大》

        花了2个晚上,终于看完了这部长达5个小时的电影。

 

        说来惭愧,其实这部片子早在3年前就已经买来,但一直被封面上“5小时完整版”几个字吓住,现在人懒散无绪,不复往日了。

 

        对片子的评论纯属多余,除了敬意之外就再也没什么可以说得了。这是一部按照戏剧形式拍摄的巨著,共分5幕,在构思上可以感觉伯格曼受《哈姆雷特》的影响之深。在这部电影中,伯格曼对人性深处的不信任,对生活的绝望,和对生命原生性的恐惧表达的淋漓尽致。在电影中,只有亚历山大这个孩子能看见魔鬼,看见死亡的阴影。他沉湎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以编织谎言来逃避生活的真实,压抑和恐惧,他内心的魔鬼其实就是伯格曼本身。

 

        在衣冠楚楚的外表下面,每个灵魂都显得那么疯狂,不幸,痛苦,寂寞,虚伪。诚如哈姆雷特所说:“上帝给了一张脸,你们还要再造一张脸。”而疯狂不过是对虚伪生活的报复,对面具的憎恶。

 

        电影中,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谴责的,包括那个刻板的主教,他生活在自己的教条中,毁灭了一个家庭,也毁灭了自己。

 

        在伯格曼的内心世界中,其实隐含着一种无法治愈的绝望和忧伤,看伯格曼的电影就能理解他晚年近30年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他是电影界无与伦比的智者,哲人,伯格曼对人性深处不厌其烦的剖析,甚至到了罗嗦的地步,不过,对导演来说,伯格曼将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度之妙
后一篇:消失的迷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