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书房中,挂着一张放大的照片,是美国诗人庞德在1967年在瑞士苏黎世拜谒乔伊斯墓地时拍摄的。此时,庞德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
照片中,庞德拄着拐杖,神情肃穆,面对着乔伊斯翘着二郎腿而坐的雕像,仿佛若有所思。照片恰到好处地使两个世纪伟人在隔开一定距离的相互凝视。乔伊斯依然是一幅嘲弄与古怪的神情,仿佛是在对庞德显示出一种揶揄的神情。而相比之下的庞德却显得苍老与凄怆。眼睛低垂,面对这个20世纪最大的刻薄的智者,他的神情显得迟滞。
凝固的画面隐含着一种苍凉的气氛,它仿佛预示着一个思想者即将归去的宿命。老态龙钟的庞德显示出一个智者沉默的力量和面对死者的茫然。而五年后,这个20世纪的诗坛巨匠也带着一生的荣耀和耻辱离开了人世。这个世界能与他交流的人已不多,而周作人晚年曾经说过的“寿多则辱”用在庞德身上也许是最恰当不过了。
庞德早年曾经发誓要在30岁时成为最懂诗歌的人,他做到了。他不但是个杰出的诗人,而且20世纪诗坛上许多重大的事件都有庞德的影子。发起“意象派”诗歌运动、艾略特的《荒原》离不开庞德,弗罗斯特如果不是遇见庞德,或许一生还是个默默无闻的诗歌爱好者,为写诗还是经营农场而发愁。
二战的政治立场使他吃尽了苦头,以致在精神病院被关了整整12年,要不是艾略特、弗罗斯特、海明威一群朋友为他奔走营救,或许他将在精神病院终老一生。
庞德一生是崇尚力量的,和三岛由纪夫一样,他们很容易坠入到一种极端的幻想中,以致分不清正义和邪恶。智者不是圣徒,艺术家终究不像政治家那样精于嗅觉。庞德还是个文人,思想只能在文字中体现,而不是在现实中。
我常常凝视着这张照片,想象庞德在刻薄的乔伊斯面前会有什么心里反映。乔伊斯仿佛在逗他说话,在询问他精神病院的滋味。我相信乔伊斯会有这种恶意的孩子气,他们是两种类型的智者,相比之下乔伊斯更懂得人世间的虚伪,也更善于开玩笑。而庞德对人间只会充满忧伤,他晚年的照片大多目光深邃,嘴唇紧紧地闭着,眼神中既有愤怒、又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忧伤。
我时常喜欢看一个人童年和老年时的照片,他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尤其是老年人,世事的沧桑会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并使人放弃幻想。
庞德是为数不多的让我喜欢看的、老年人的脸。他的倨傲的神情,尤其是紧闭的嘴唇有点像粱漱溟。这种脸形的特征常常是顽固的,世俗的生活没有把他们的脸摧残的油滑和老于世故。或许这种倨傲的神态并不讨世人的喜欢,人们大多希望看到一张慈祥的笑脸,它能麻木生活的苦难,能给人带来幻想。
这是一张彻底放弃幻想的脸,一张没有阳光的脸。照片暗示了一个绝望的未来,乔伊斯仿佛在召唤这个同行的到来,他手拿着一本翻开的书,拿着香烟,侧目注视着这个风烛残年的同行。
“人老了将不再是诗人了……”我感觉乔伊斯在对他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