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伯纳在上海

(2009-07-17 00:38:20)
标签:

欧南

萧伯纳

杂谈

分类: 随笔杂文

    萧伯纳在上海

 

    萧伯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个爱尔兰人以辛辣的讽刺著称于世界文坛。在我的印象中,在上个世纪初,获诺贝尔文学奖来中国的文豪有三个,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诗人泰戈尔和萧伯纳,在这三人中,萧伯纳来华时间最短,而在上海仅呆了一天,但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记得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中就曾经看到过箫和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林语堂等人的合影。中国人历来是尊重名人的,箫可谓不虚此行。

 

    萧伯纳也许做名人做惯了,和宋庆龄会晤时曾嬉皮笑脸地问(我猜想)中国人会不会像纪念马克·波罗一样给他造一座庙。可惜箫来得不是时候,要不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他贡献一座小庙未尝不可。

 

    萧本来是来玩玩的,来上海时本来只想见见宋庆龄女士,并不打算下船,后临时改变主意,想必他也知道不见见那些翘首以待的记者说不过去,萧的名人意识不可谓不强,在访问苏联时,曾和一个小女孩说:“回家告诉妈妈,今天你和萧伯纳在一起玩”。没想到小女孩并不领情,且摹仿萧的语气说:“回家告诉妈妈,今天你和××小女孩在一起玩”。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不会像大人那样有意识地没皮没脸。

 

    萧来上海时最倒霉的还是家道殷实的诗人邵洵美,邵大公子是盛宣怀的外甥女婿,财大气粗,但毕竟比不上萧的国际知名度。邵大公子如跑堂般前后张罗,既忙这忙那的,又掏钱买单,但报纸上却绝口不提他的名字,连那张著名的照片也轮不得他上脸的份。邵大公子大概一直为此耿耿于怀,文革在狱中遇见贾植芳教授,一再叮嘱要把功德林掏钱宴请萧的佚事流传下来。自己虽然轮不上号,但请客的钱总是自己拿出来的吧,应该让别人记住。我想要不是世道变了,请邵大公子出钱为萧造一座小庙,绝非不可能的事。

 

    萧来上海最起劲的也许就是号称“脚踩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幽默大师”林语堂了,写了很多介绍箫的文章,但幽默毕竟不如尖刻,萧有玩世不恭的心里,故此虽深刻却也不乏刻薄,林可惜没有得之萧的精髓,唠唠叨叨一大套,想必这世道除了幽默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了。

 

    也只有郁达夫能听出萧嬉笑怒骂声中的弦外之音,并庆幸中国还有鲁迅先生可以和萧对对,可偏偏萧没有和鲁迅说过话,“我对于萧,什么都没有问;萧对于我,也什么都没有问”。(鲁迅《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但据记载,萧曾经和鲁迅说过话,且极能反映两人斗法的份量,可以发现郁达夫所言不虚。

 

    萧见到鲁迅时说:他们称你为中国的高尔基,但是你比高尔基漂亮。鲁迅的回答是:我更老时,还会更漂亮。鲁迅虽不以幽默著称,但语锋机智,想必有这两句对话彼此已经知道对方的份量,不说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斜阳西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