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乐趣

标签:
欧南读书杂谈 |
分类: 随笔杂文 |
欧阳修是深的读书三味的文豪;因为,读书实在是个人的兴趣所至,一个不爱读书的人,给他任何好的条件也没用。而喜欢读书的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手翻开书来阅读。
古人曾以“红袖添香夜伴读”来,来体现一种理想的、浪漫化的读书情趣,如果真有这份空前绝后的艳福,那肯定会把人乐得屁颠屁颠的,但这未免是一场痴梦。读书人大多贫穷,养活自己已是够他狼狈的了,那还敢奢望再找一个所谓的红颜知己;“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这毕竟是富家子弟的用金钱堆出来“福分”。所以,读书人大概既羡慕又无奈,好在文人的想象能力出奇的丰富,于是编一个美丽的童话来满足自己的意淫。但我总感觉这种想象实在是有些心酸。
读书人大致可以划分三种,一种是读而炫耀的,他们很有情趣,总担忧别人读书会不得法、因此,他们很乐意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的方法。一种人是食古不化者,他们读书的目的只是背诵“圣人”的句子,然后,摇头摆尾的陶醉于书中精彩的道白,这种人家里的藏书无一例外的都是“名著”,并常常册封自己为“精神贵族”。这是一种比较好玩的读书人;而另一种读书人是最苦恼的,他们常常越读越糊涂,书读的越多越迷惘,越会不由自主的在脑后滋长“反骨”,这是最令人头痛的读书人,也是最容易感觉不得志的人。
这三种人对读书的乐趣可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体会。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第二种读书人,对他们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和消遣,而浅尝辄止的读书法会让人始终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读书要动脑子不免是一件痛苦的事,李白云:“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大抵都是读书喜欢用脑子的原因,用脑过度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君不见,书读的多的人,大多面如菜色,神情委靡、忧郁,不像那些读而不究的人,始终有一副好胃口,和一张油光鲜亮的脸。
扬州名士吉亮工有一幅对联云:“古来名士唯耽酒,自古英雄不读书”,想做英雄就不要去读书,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