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护肤化妆品美容防晒孕妈 |
分类: 孕妈专区 |
无惧夏骄阳
已经5月,防晒工作要正式全面展开,而对于孕妈们来说,既需要外出又需要做好防晒防护,可是又担心防晒产品的刺激性。所以如何做好产品选购防护,就成为了这个阶段的关键,这次与大家分享。
1、
市售的防晒产品各式各样,价格也从两位数到四位数都有,其中差别是有不少的。当然,我们不以产品的价格来作为产品品质的判断标准,这次抛开市场方面的因素,只分析造成“价格悬殊的技术方面原因。
第一,由于正规的防晒产品需要进行特殊的独立申报和备案,所以开发一款防晒产品的初期投入费用非常高,知名大品牌会按照此规定执行,而多数国内山寨品牌却不会进行申报,所以成本会降低很多,自然零售价会低廉很多。
第二,防晒产品的品质,关键在于两方面:防晒指数的实际值是否与标注值近似一致?在产品生产后的存放过程中,产品能否最长久的保存指数活性?前者是国内比较常见的通病,标注值与实际防护能力不相符,从配方上刻扣防晒成分的添加量,从而降低成本;后者则涉及到配方结构的稳定性技术,一线品牌在这方面做的比较理想,指数长期稳定,自然投入多,零售价就高。
第三,原料品质。化学防晒剂种类有限,品质不会差别很大,但是作为物理防晒成分的“二氧化钛”和“氧化锌”而言,对于原料的处理技术、粒径大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区别,价格可以相差几十倍之多,自然也会造成零售价的较大差距。
以上因素影响产品零售价的差距,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客观评价产品,不一定高价的产品就代表高品质,价格只是市场定位,并不能代表价值。作为孕妈们来说,我更倾向大家选购单品价格在100-300元之间的产品,别追高。
2、
大家比较清楚的是,防晒成分种类分为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而对于化学防晒剂而言,有一部分网友还是比较忌讳的,所以会特意去挑选一些物理防晒产品,或者是尽量挑选化学防晒剂添加较少的产品,其实大可不必。
化学防晒剂的原料种类并不是很多,由于其各自不同的防护范围,所以经常几种复配一起添加到产品中。而添加量而言,并不是多多益善这么简单,如果使用最少添加量,而达到最高的防护能力和稳定性,才是对配方的考验。把这方面的功课做好,自然刺激性会降低很多。
物理防晒成分前面提到了,主要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但是原料品质参差不齐,携带的重金属含量也有区别。所以,只有经过严格的原料筛选和重金属监测,才能为产品带来品质的安全。
对于这些防晒成分,比日常护理成分而言,刺激性会大一些,如果说对肌肤没有伤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防晒成分的刺激,还有伴随其吸收紫外线之后释放自由基激化衰老等负面后果,要远远低于晒伤后给肌肤带来的困扰。所以,即使是孕妈这样的特殊群体,防晒也是必备的,同时卸妆也是必须的。先卸妆,再使用发泡洁面进行二次清洁,才能有效减少残留。
谈到卸妆,这里需要给孕妈们强调一下,由于卸妆产品有卸妆油、卸妆水、多层卸妆液、不发泡洁面乳等多种选择,但是比较适合孕妈们的,可以首选不发泡洁面乳。此类产品外观为乳霜质地,基本不具备发泡能力。通常为常规的乳霜配方或者添加微量的表活成分来辅助卸妆。由于基本没有发泡能力,所以此类产品主要通过乳霜与彩妆互相溶解,来达到卸妆效果。整体来说产品相对滋润,卸妆效果适中。
3、
过于追求物理防晒其实并不可取,通常来说,只要化学防晒剂组合复配合理,是可以做到防护能力和安全性并存的情况。而市场上销售的防晒产品,多数也是物理和化学防晒成分一起组合添加到其中。只要产品有保障,此担忧可以免除。
而对于孕妈们而言,由于肌肤的阶段特性,所以建议使用纯物理防晒产品。在选择物理防晒产品的同时,要筛选品牌,避免重金属超标现象。同时,物理防晒产品防护能力相对薄弱,防护范围也可能会窄一些,所以可以同时借助一些其他工具来辅助防护,比如打伞、墨镜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次也总结了一个精简便携版的图表,列出了一些我认为比较常用的防晒成分,可以对照产品的成分表,来区分产品属于纯物理防晒还是混合防晒或者纯化学防晒了。
4、
防晒指数适合就好,尤其是孕妈们,外出时间不会过长,所以对于高指数防晒,完全可以舍弃。
对于防晒指数的盲目追崇,只会增加防晒成分对于皮肤的刺激性。指数的选择,主要和当地的辐射强度有关,在日常工作上下班使用的话,SPF30、PA++已经足够使用了。而那些40、50的产品,多数是给日光浴和游泳的人群配备的。当然,如果选择抗水型的防晒产品,可以增加防护能力的持久性,但是此类产品成膜性较高,透气性相对差一些,所以有些人群使用会感到不适。选择普通非抗水防晒产品的朋友,也不用担心,可以在中间补涂一次,即可达到持久的防护。
在这里,我推荐孕妈们选择SPF25,PA++的防晒产品,就已经足够防护。但是防晒指数要有保障,正规渠道购买,选择大品牌是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