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出行欧洲自驾杂谈历史文化 |
分类: 北欧、俄罗斯、不列颠 |
立陶宛西部沿海城市克莱佩达,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二世纪的古城,现如今是立陶宛首屈一指的滨海旅游胜地。克莱佩达旧称莫梅尔,一个非常德国的名字,中世纪曾是汉莎同盟的成员之一,日后发展为德国东普鲁士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因历史原因,克莱佩达是立陶宛独立后留在该国唯一的一座滨海城市,如今整个克莱佩达区尚有近40万的人口,是立陶宛联系海外的重要港口。克莱佩达港外有一条带状沙洲,既挡住了来自波罗的海方向的大风,又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沙滩,是休闲度假的绝好场所,加上克莱佩达丰富的历史人文,使这里成为了一处非常好的落脚点。
位于克莱佩达港外的那条沙洲名叫库尔斯沙嘴岛,实际上是一条长蛇形的沙丘半岛。沙嘴岛从加里宁格勒生长出来,然后沿着海岸线向东北方向延伸直至克莱佩达,长达98公里,最宽处约4公里,最窄处仅为400米,在波罗的海与大陆海岸线之间隔出了一片狭长的泄湖。克莱佩达大致位于立陶宛西部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因此立陶宛整个大陆海岸线的一半实际上是处于这片泄湖的一边,从克莱佩达坐轮渡5分钟便可以登上这条沙嘴岛。
库尔斯沙嘴岛的北端有几处地沉式堡垒,用来控制进入克莱佩达港的船舶,如今围绕这些堡垒设施修建了公园和立陶宛海洋博物馆,每到周末异常的热闹,窄窄的道路两边停满了车辆,甚至是一位难求。沙嘴岛上森林覆盖率高达70%,除了供人们休闲的沙滩外,还有几处美丽小镇也很值得一逛。沙嘴岛中部有一处小公园,除了表现沙岛上大风肆虐的塑像外,还竖立着一座日晷观测碑。小公园基本上已经位于立陶宛南部边界附近,事实上,库尔斯沙嘴岛的中间位置有一条立陶宛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分界线,而且加里宁格勒西南部还有一条类似的沙丘半岛,只是与波兰对半分享。因此从地图上看,加里宁格勒像是戴着一顶水手帽,两条飘带一边连着立陶宛,一边连着波兰,夹在中间的加里宁格勒至今还是一块飞地。这个布局状况异常的诡异,这后面则是周边大国力量博弈以及历史变迁的结果。
加里宁格勒州原是东普鲁士的地盘,首府城市柯尼斯堡,一座由北方十字军条顿骑士团于1225年建立的古城,长期以来一直是日耳曼人的一块心头肉,德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大数学家欧拉著名的回路定理,便是源自于柯尼斯堡的七座桥问题。自北方战争开始,波罗的海东岸就一直不太消停,最后波兰也惨遭瓜分。但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战中的瓦解,新条约规定复国后的波兰北部边界一直延伸到波罗的海边,将包括柯尼斯堡在内的原东普鲁士部分地区留在了波兰的东面,硬生生将这块宝地做成了夹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的德国飞地,这也是后来希特勒占领波兰、誓言打通这条波兰走廊的原因。二战后,这块飞地划给了苏联而成为了加里宁格勒州,柯尼斯堡也改为加里宁格勒。当立陶宛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时,连成一片的苏联版图直抵波兰边界。然而世事难料,随着立陶宛再一次宣布独立以及苏联的解体,加里宁格勒州又一次成为夹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的飞地,只是这一次属于俄罗斯。
写到这儿,忽然有些想去见识一下柯尼斯堡的冲动,看看那七座桥是否依然健在。理论上讲,从克莱佩达登上沙嘴岛之后,可以开车顺着这条沙丘半岛一路向南直抵柯尼斯堡,这一定比走大陆拐着弯的绕行更刺激吧。
停靠在克莱佩达河口处的旧帆船
克莱佩达老城区广场一角
现代风格的克莱佩达剧院
餐馆外正在玩耍的克莱佩达孩童
克莱佩达前往沙嘴岛的渡轮
暂时平静的波罗的海
沙嘴岛北角上的海洋博物馆公园
海洋博物馆公园里的旧船
沙嘴岛上的旧堡垒建筑一角
周日带孩子参观海洋博物馆
前来参观海洋博物馆的女孩
沙嘴岛上尼达小镇附近的教堂
沙嘴岛上尼达小镇的民居
沙嘴岛上造型别致的公共建筑
沙嘴岛靠泄湖一侧
加里宁格勒远眺
1965年设立的表现岛上大风的塑像
沙嘴岛上一处日晷测量点,往前约3公里便是加里宁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