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2020-07-22 06:39:54)
标签:

旅游出行

欧洲自驾

杂谈

分类: 北欧、俄罗斯、不列颠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出发,沿E77号公路往南70多公里便是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之间边境相互开放,只是在公路边立个类似我们国道上的省界标牌,蓝底黄星欧盟标志加上国家名字,一不留神还容易略过。过了边界再往南约60来公里就是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奥利艾,大名鼎鼎的十字架山就位于距离希奥利艾约12公里的半道上。波罗的海东岸是一片开阔的平原,料想中这座十字架山可能是座低矮的小山丘,然而现实还是超出了想象,这里只能勉勉强强算做一片浅浅的坡地。

 

如今的十字架山是立陶宛的一处著名朝圣地,过去这里只是人们自由堆放十字架的地方,出名之后立陶宛政府对场地周围进行了清理,并建立了停车场和服务设施。前来朝圣或参观者不用购买门票,但车在离开时需要支付停车费。停车场建在低于周围地面的洼地里,这在视觉上保证了周边环境的整洁与肃穆。那天停车场里停靠着一辆旅游大巴,因此人要比原想的多一些。下车后人们先要踏着台阶来到地面,然后沿一条修整过的道路去往数百米外安放十字架的坡地。这时的天空正下着中雨,气氛有些肃然,大概是周围环境的空旷,被密集堆放的十字架并没有给人造成压迫感。

 

关于这座十字架山的最初形成,据说已很难确切地说清楚了,但大致上还有个方向。想当初大公国时期的立陶宛也算是个大国,其疆域曾一度包括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国莫斯科以西的部分地区。16世纪下半叶,俄国沙皇挑起了旨在夺取波罗的海东岸的利沃尼亚战争,但联合了波兰之后的立陶宛获得了惨胜。到了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北方战争中终于赢下这片土地,并带来东正教的时候,波罗的海东岸却早已长满了天主教的花花草草,在当地人眼中东正教就是个异类。当立陶宛与新主俄帝国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分歧与矛盾时,民众的民族情绪便非常容易被点燃。在波兰人立杆起义拉起反俄大旗期间,原本已与波兰人合灶过日子多年的立陶宛人,自然就站在了俄帝国的对立面上。1831年11月,这处原本依仗缓坡而修建的军事掩体附近,开始出现了第一批纪念反俄斗士的十字架。

 

十字架原本只是西方古代刑具的一种,只因受难的耶稣而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在以后的历史演变中,十字架则代表了信仰,同时也象征上帝对人类的爱与救赎。就这一点上,对同出于犹太教的天主教、新教以及东正教来讲大方向是一致的。尽管如此,各教派对教义的诠释还是相当敏感,相信一种解释进一个群,不同群之间就是教派间的分歧与鸿沟,平日里相安无事,发生冲突时,这种分歧便会上升为情绪。1863年,伴随又一次的反俄事件,触发了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十字架安放行动,这时候的十字架已不仅仅是慰藉亡故者的灵魂,更成为了人们情绪表达的出口。

 

以后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从德国占领中独立出来的立陶宛也开始建立苏维埃政权,但很快新政权就被颠覆,复辟了资本主义。这大概也是二战时期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一直耿耿于怀的苏联占领立陶宛并将边界推到波兰境内的原因之一了。当德国开始进攻苏联后,立陶宛很快便成了德国占领区。二战结束后,立陶宛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但在1990年3月11日再次宣布独立,成为撬开“铁幕”的又一道裂痕。一年半后的1991年9月6日,戈尔巴乔夫主持下的苏联宣布承认立陶宛的独立事实,当年的圣诞节这一天,苏联红旗从红场上缓缓落下走进入了历史。

 

一个时代结束了,立陶宛也算是如愿以偿的加入到了西方阵营,而十字架山除了表达爱与救赎的宗教意义之外,这一次却更是平添了几分政治色彩,成为西方世界反抗独裁统治的样本。或许,宗教与政治本来就是一对阮生兄弟。。。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安放十字架的那片开阔的小土坡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园林一侧密集摆放的十字架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十字架山与周末空旷的园林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沿着两旁便道延伸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通往深处的小径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水泥浇筑的十字架显得有些沉重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小型十字架的密集堆放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一款带人物木刻的十字架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一款金属制成的凯尔特十字架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更多的是这种木头十字架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雨中的思念
【波罗的海三国】用情绪堆积的风景线
爱的寄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