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历史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北欧、俄罗斯、不列颠 |
爱沙尼亚东部与南部地区是一片需要静心探索的区域,这在原本就是非主流旅行目的地的波罗的海三国中,更是有点边缘化的存在。爱沙尼亚以南是拉脱维亚,东部则与俄罗斯接壤,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以楚德湖中间线为界的。从爱沙尼亚东南部重镇塔尔图向东北方向过去约40公里,有一座叫做阿拉茨基维(Alatskivi)的小镇,尽管这里已经几乎抵达到了楚德湖边,但实际上该小镇依然未离开塔尔图县的地界。
阿拉茨基维小镇以一座始建于十七世纪初、哥特复兴式城堡而被外人所知,但实际上倒不如说是以该城堡庄园主的贵族家庭生活而出的名。原阿拉茨基维庄园占地面积大致有130公顷,包括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湖泊,城堡就修建在该湖泊的南岸,目前尚存有41座建筑分布在庄园的各个区域和角落。阿拉茨基维城堡庄园西侧连接着一大片林区与湿地,现今已被辟为自然保护区,连同城堡庄园一起均属于阿拉茨基维自然公园,而阿拉茨基维小镇则更像是这片公园的配套设施。
那天我们驾车自塔尔图出发,一路冒着中雨直接将车开到了阿拉茨基维城堡前的停车场,幸运的是,此时天空尽管没有放晴,但雨是停住不下了,原本素白色的城堡此刻显得更加的朴素。其实,如今展现在大家眼前的阿拉茨基维城堡,早已不再是城堡初建时的建筑,而是城堡拆掉后于1885年重建完工时的大致模样。十七世纪初已成规模的阿拉茨基维城堡庄园,本该是一座普通的地主家豪宅,只是当初古斯塔夫二世在拿下波罗的海东岸的这片土地后,在1628年将这座庄园赐给了一位瑞典的大臣,这好比给城堡册封了爵位提升了身价,以后虽经过了几次转手,但因为其名气,阿拉茨基维城堡庄园始终掌握在有钱的上层人物手中。
1870年,一位叫做纳尔恩的男爵,以继承的方式取得了阿拉茨基维城堡庄园的所有权,后来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拆了重建的阿拉茨基维城堡。大概是男爵1875年造访苏格兰时,对英国皇家的那座避暑城堡一见倾心的缘故,新城堡因此看着多少有点巴尔莫拉城堡缩小版的味道。然而,这座哥特复兴式新城堡落成完工后才30多年,阿拉茨基维庄园便在1919年的国有化浪潮中收为了国有,此后城堡在国家的各种用途及数次翻新中不能说是面目全非,但已与原貌相去甚远,现在我们见到的城堡,是2011年整修后对外开放的样子。从外观上看,阿拉茨基维城堡为不对称建筑,西侧只有一层,在有两层楼的东侧建有一座塔楼。城堡中的一部分房间用于展示上个世纪城堡主人的一些生活场景,城堡内还辟有客房可以留宿,留宿客人可以免券参观城堡。阿拉茨基维城堡建在坡地的高处,城堡北面有一片茂密的树林,从城堡高处沿台阶往下走进那片树林不远便会来到阿拉茨基维湖边。而城堡东侧的缓坡下面约100米处,竖立着一个象征国家地理的黄色相框,大概是从这里观赏晨光中的这座城堡具有最佳的效果。
来到阿拉茨基维小镇可以顺便去看看几公里外大名鼎鼎的楚德湖。我们离开小镇后沿湖公里向北,在找到一处深入湖边的便道后将车直接开到了湖边。楚德湖,又叫佩普西湖,湖面面积大致为3350平方公里,水深约15米,比我国青海湖面积略小一些,但有长达6个月的冰冻期。此时尚未到冰冻期,广阔的湖面可谓浩瀚无边,仿佛有点芬兰湾的感觉,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楚德湖战役却是在冰面上进行的,因而又有个别名叫做冰湖战役。此次战役之所以非常有名,并非是人死得多,而是因为影响深远。
楚德湖战役爆发于1242年的4月,号称北方十字军的利沃尼亚骑士团趁着蒙古人西征的机会,发动了旨在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商业主导权的战争。这是场典型的趁火打劫,却打着天主教讨伐东正教的名义,可见也是满嘴的主义,行的却都是生意。不过此次战役最终是以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惨败而告终,以后,天主教徒的脚步基本上都止步于楚德湖的西岸,即使后来有拿破仑战争以及纳粹德国的东进,但都未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是不是那场楚德湖战役所烙下的阴影或魔咒呢?
位于爱沙尼亚东部乡村的小教堂
阿拉茨基维城堡的最佳视角
建有两层的城堡东面一侧
城堡内部展示:历史人物与历史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