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一个时代的句点(二)

(2019-12-24 10:40:16)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体验、留学、杂谈

【情感】一个时代的句点(二)

朝鲜停战回国以后,父亲便与母亲在部队上结了婚,过后不久,母亲便脱下军装转业到宁波市公安局当了会计,父亲则被派送去北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军需系学习深造。后来父亲经常回忆并向我们说起这段经历,可见这为期五年的学习生活对父亲有着很大的影响。

 

就在父亲在后勤学院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外婆,一个裹着小脚的瘦弱女人病逝了,我们这一辈的人都没见过我外公和外婆,后来听母亲讲,原本身体状况就不佳的外婆,听到母亲可能已牺牲在朝鲜的误传后几乎哭瞎了眼睛,身体也是变得愈加虚弱。外婆病逝后,在香港谋生的大舅回家奔丧,并留下了一张他们兄弟姐妹的合影,但也正是这一次回家,我大舅的那层原本模糊的所谓海外关系变得清晰了起来。尽管那时文革尚未开始,但部队的氛围总是偏左一点,行事也更为激进,父亲在完成学业回到军区在杭州的驻地后不多久,就被派往上海警备区驻扎在上海松江,几年后,已是校官的父亲还是在文革的前夜脱下了军装转业到了地方,我们家庭的迁徙脚步倒是幸运地停留在了上海。

 

在我记忆里并没有留下太多父亲穿着军装的印象,一来父亲多数时间都在部队上,很少有时间回家陪我们,还可能那时的我还太小。但记得有一天晚上,父亲可能是刚从部队回到家,削了一个苹果送到保育院,我和姐姐被叫醒后父亲看着我们坐在地铺上吃完苹果后才离开,以后我问起父亲这件事的细节时,父亲倒已忘得一干二净。以后在我念高中时再穿起父亲旧军装的时候,手摸着衣服胶木纽扣上那突出的八一五角星,心底里总会时不时地出现那天晚上的场景。

 

文革开始后,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机关不久的父亲,便被安排到工厂的一个小车间去做车工。那是个造反派上台当道的年代,“走资派”均被揪下了台,那些不愿按派别站队的就要“靠边”站,觉悟有问题。由于父亲才转到地方不久,又是中央直属单位,靠边去到车间劳动已经是很不错的安排,况且那时候的车间还处在半开工的状态。这或许是父亲工作期间最为清闲的一段时光,父亲带着5周岁不到的我去到车间参观车床;坐小火车前往上海高桥的部队营地看望战友;大冬天半夜辗转徐州回农村老家探亲访友;在夏日的晚上我们各捧半只西瓜吃到肚皮胀疼,然后父亲给片大头咸菜以帮助排尿缓解。这些场景,如珍贵历史镜头已经铭刻在了我的心底。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