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曼哈顿岛上的挽歌。

标签:
杂谈美国自助旅行旅游历史情感 |
分类: 北美 |
纽约,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美国的第一大城市。曼哈顿,纽约市最为繁华的中央商务区,是这个金融、商业帝国的脑干部分。而位于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则可以说是这个大脑最重要的中枢神经。如此说来,曼哈顿区尽管是纽约市五个行政区里最小的那一个,却是高度浓缩了这颗星球上资本主义的全部精髓。
那天从华盛顿方向一路过来,穿过林肯隧道便是曼哈顿岛。这条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旧隧道,一头连着新泽西(New Jersey),另一头则是纽约市最西边的曼哈顿。从隧道的曼哈顿一头出来不远,就是纽约最繁忙、被誉为“世界十字路口”的时代广场。由于这次计划只在纽约停留两天,所以便选择住在时代广场附近,那样如果夜晚回到酒店也不至于太过冷清。事实上,这里就是一个不夜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时代广场周边似乎永远是霓虹闪烁、巨屏翻滚、走不完的人流。向南延伸出去的小小曼哈顿岛,集中着世界500强企业的绝大多数总部,岛的南端外面是那座安放着自由女神像的小岛,而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内的华尔街金融中心,就集中在曼哈顿岛南部的一片不大的区域中,与自由女神像遥遥相望。
与纽约时代广场一样,华尔街及其附近金融商务区也一直是观光客们热衷的地方,但自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则是多带了一份沉重的心情去到曼哈顿下城。这次我们也是一样,从时代广场附近一路向南慢慢逛过去,就是想着去看一下原世贸中心大楼的遗址。随着国内的快速发展和我们国人眼界的提高,如今的纽约恐怕与大家想象和所期望的有了些许的落差。这一路上典型的纽约曼哈顿地标建筑,尽管一般来讲维护得还不错,室内基本上也是高大上的感觉,但道路以及人行道附近便显得有些不堪了,甚至有破落的感觉,即使马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圈起来的维修建筑工地,但基本上也就是打个补丁了事。街道上的人流倒是不断,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而匆匆赶路的本地人,则会在这些人流中穿行而过,然后消失在街道边狭窄的地铁出入口。
原世贸中心大楼遗址位于百老汇大街南端的尽头,但无论你是从哪个方向接近,都会有一种从一个喧闹、繁杂空间一下进入到了一个平和世界和空灵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因为遗址周边所种植的树木起到了隔断的作用,遗址上的两个巨大方形水池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们的视线,让身在其中的人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奈,而人工瀑布的水流沿着水池墙体汇集到水池中间,再次流向一个更深远的地方,仿佛这流水要把人们的感知、思绪,乃至触觉统统带入到一个最遥远的深渊。
这就是来自亨德尔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倒映虚空”设计方案。主设计师是时年才34岁的年轻美籍以色列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或许是以色列民族有着更多的苦难经历,能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人们面对灾难时的情绪与心情,在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的协助下,阿拉德从来自全世界5201位设计师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招标评委会的最终认可。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在两座世贸中心原址上所建立的方形水池作为纪念陵园的一部分,约3000名在恐怖袭击中遇难人员的名字刻在水池墙体上方。每个水池为4000平方米大小,里面由人工瀑布组成,水池深入地下6米,直抵原来大楼地下室深度。在两座水池之间建有一栋纪念博物馆,以展示在该事件中收集的资料和遇难者遗物。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整个纪念博物馆占地面积超过了3万平方米。
9·11纪念博物馆于2012年9·11恐怖袭击纪念日当天开馆,这时候距离那场改变世界的恐怖袭击已经过去整整11个年头。生活还要继续,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盘铜锤仍然要敲响,百老汇的歌舞剧依旧按时上演,夜晚的时代广场上,无上装彩绘女郎依然是曼哈顿的一道风景。只是曼哈顿岛上从此飘荡起一首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