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

标签: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自驾旅行旅游 |
分类: 土耳其、希腊 |
飞机在伊斯坦布尔机场降落后在跑到上缓缓滑行,这里位于这座城市的欧洲部分。我们从亚洲过来,出了海关之后在机场提了车,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通过欧亚大桥先回到亚洲。其实大家都清楚,海峡两岸的两片土地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在通过欧亚大桥时大家还是大呼小叫了一下。当十多天之后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大家眼前的这座城市开始生动、鲜活起来。
我们从色雷斯方向一路过来,在距离伊斯坦布尔市区还很远的地方便有连续、延绵不断的灯火,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城市化深度和商业的繁荣。在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街头,长长的轨道车在蜿蜒的街道上和人流中穿行;当地的年轻人穿着时尚,混杂在大量游客中来去匆匆;在许多地标性的繁华地段,更是各色人等穿梭期间,日夜沸腾;象征重建罗马辉煌的索菲亚大教堂与其对面不远处的蓝色清真寺争妍斗丽,又像两位巨人俯瞰着这座城市;街道边不时散落着的罗马时代的建筑残片,以及竖立在古跑马场上的埃及方尖碑等,都在不断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历史的悠久。由于奥斯曼时代才过去不到百年,留下的东西以及伊斯兰遗风当然就比较多。尽管这里已不再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但穆斯林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大街上,妇女戴头巾是很自然地事,但是在伊斯坦布尔这件事似乎也有得商量。实际上许多妇女,尤其是年轻女性打扮与欧洲城市已无多少分别,常常很不起眼地隐匿在大量的游客中。
事实上,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极为多样化的城市。2500年前,希腊人在寻找新殖民地的时候来到这里,以一个海洋大国的目光一眼看中了这片位于博斯布鲁斯海峡西边、后来被叫做金角湾的这片欧洲土地,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建立拜占庭城。海峡东边则是位于亚洲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来自亚洲深处的游牧民族,就像一位“盲者”面对对岸这座天然良港而久视不见。半岛东面连接着的,则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东方帝国 --- 波斯。由此可见,尽管安纳托利亚半岛在希腊与波斯这两个古典帝国之间起着缓冲作用,但拜占庭城从一开始就已经站到了双方冲撞的最前沿,也为其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到了罗马时代,拜占庭城相对于罗马帝国的广大疆域和众多城市来说,实在不值得一提,甚至还一度改成了别的名字。当基督教开始秘密传播、罗马帝国进入垂暮之年的时候,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将帝国一拆为二的那场改革,最终导致了一场内战,其结果是,君士坦丁登上了东罗马权力的顶峰,并在原罗马帝国部分遗产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帝国,首都就选在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拜占庭城,城市改名为君士坦丁堡。而这个新帝国便是日后战火纷飞、跌跌撞撞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这一年是公元330年,仅仅过去7年,君士坦丁大帝便悄然离世,但却在离世前的那一刻接受了基督教洗礼,自此,基督教逐渐成为了新帝国的官方宗教。
在西方历史上,基于东罗马建立起来的拜占庭是一座丰碑,皈依了基督教后的帝国,最终还发展出了一支独特的教派 --- 东正教,不但是生根开花,还深深地扎入了帝国周围的土壤,包括今日俄罗斯以及东欧的广大地域,无论在建筑形式和宗教内涵上其影响力延续至今。但那片西罗马的天空,则很快消失在了传统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的世界里。这或许是今天的西方世界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最为久远的分歧了。
如今漫步在伊斯坦布尔,也就是昔日君士坦丁堡的街头,那座建于公元537年、象征重建罗马辉煌的索菲亚大教堂,尽管已经在奥斯曼时期被改为了清真寺,但依旧散发着宝石般的光芒。在这座城市里,至今还能看到包括教堂、宫殿、输水渠、地下水宫、古跑马场等众多称之为拜占庭或罗马建筑,但均留下了浓重的岁月痕迹,而更多的东西则经受不住岁月和战争的磨砺,或化为了尘埃,或是隐匿到了黑暗的深处,跑马场的古老地基也已经退到了如今地面下2.5米的地方。。。
再回首时,已是千年。
站在金角湾的角上,隔着博斯布鲁斯海峡眺望城市的亚洲部分
博斯布鲁斯海峡,远处横跨欧亚的大桥
街头休闲区旋转舞表演,一座生动而鲜活的城市
城市角落里的书市
Beyoglu区著名的步行街
街头土耳其烤肉铺
街头母女的合影
成家后女子一般相对保守
从巷子中探出身来的基督教堂
在这里,基督教徒只能算是“少数民族”
混合了多种风格的老建筑
当地犹太教堂
加拉太塔,初建于1348年,当初热那亚人堡垒的最高点
1453年奥斯曼征服者默罕默德占领这座城市之后,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1935年后建为博物馆至今
以索菲亚大教堂巨大穹顶为代表的拜占庭建筑中的圆顶结构,后日对伊斯兰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
经历了近1500年的风风雨雨,大教堂总是有一部分在维修之中
马赛克镶嵌画是索菲亚大教堂一定不能错过的一大看点,中间为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
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佐薇(Zoe)(右)与她最后一任丈夫君士坦丁九世Monomachus
佐薇皇帝前后共有三任丈夫,每换一任丈夫,画像中间的肖像都要换一次,而这一次佐薇却先于她丈夫离世,画像便由此保存了下来。
伊斯兰印记,教堂中的许多地方都有阿拉伯文
修建于公元532年的拜占庭地下水宫,原用于给王宫周围建筑储水之用,后因战乱逐渐被人遗忘。
一千年后的奥斯曼时期,一位学者在考察拜占庭文物古迹时,发现了这座连接着屋内地下室的地下水宫。
水宫65米乘143米,由12行共336根圆柱支撑,可储存水量8万立方米以上
水宫建筑利用了许多毁坏建筑的石料,这是女妖美杜莎石柱
古跑马场一直是拜占庭及奥斯曼帝国的活动中心,位于广场上用红色花岗岩雕刻成的埃及方尖碑
方尖碑制成于3500多年前,公元390年,拜占庭皇帝狄奥多西从埃及将其带回,因此也称为狄奥多西方尖碑,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纪念性建筑物。基座上刻有运回方尖碑的浮雕说明。
伊斯坦布尔的火车站同样充满着魅力
著名英国悬疑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东方快车的终点就在这里
阿加莎对这座城市充满了热爱,并曾经在伊斯坦布尔玩过失踪,之后引来大量阿加莎粉丝前来“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