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番红花城。尚未走远的昨天。

标签:
土耳其自驾奥斯曼城镇古老驿站旅游 |
分类: 土耳其、希腊 |
在人们的印象中,突厥人的土耳其似乎总是与牛羊牧场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后来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也正是从安纳托利亚半岛中部慢慢发迹、壮大的。
安纳托利亚半岛中部高山延绵。尽管这里的山势不算陡峭,但以起伏的丘陵地貌其海拔已算是比较高的了,有些地方甚至达到1500米左右。当冬季来临,这里还是土耳其出名的滑雪场。因为特殊的地貌,这里不仅是土耳其著名的草场,还种植了许多著名花草,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数番红花了。有产品就会有贸易,半岛西端连接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当然是最大的贸易目的地。由此,在17世纪的奥斯曼时期,在安纳托利亚中部与黑海之间慢慢形成了一条贸易通道,同时,商贸驿站及番红花贸易也成就了一座城市,那就是番红花城(Safranbolu)。
我们大凡都有一个概念,即一座依赖商贸而发迹的城市,其居民都大多相对富有。番红花,在我国又被称作藏红花,因番红花而富裕起来的居民,把屋子收拾的结结实实、漂漂亮亮,甚至在该城的不同位置,修建了分别用于冬天避风以及夏日避暑的豪华住宅。要说历史,在古老的土耳其大地上,番红花城只有区区三百余年,实在是算不上古老,其看点是完整保留下来的整座奥斯曼古城,并且通过良好保护与整修后成为了土耳其人的骄傲,以致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尽管,如今番红花城附近还种植着番红花,并还有部分番红花贸易,但毕竟时过境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在重新立国时与希腊的大规模人口交换中,每五名番红花城居民里就有一个希腊人后裔被迫迁回了希腊,这又加剧了城市的衰退。如今番红花城人口大约三万多一点,城市主要依赖旅游业,难能可贵的是,古城里依然保存了很多手工作坊,许多奥斯曼传统旅游纪念品也正是出自于这些作坊,而不是大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旅游产品。
闲逛于番红花城老城区,自然是为了体验和欣赏其浓郁的奥斯曼风情。整座城镇分为三个区,精华部分,也就是有着大量漂亮奥斯曼建筑的区域位于三条山谷的交汇之中。当地最出名的建筑是商队驿站Cinci Hani,如今改建成了风情酒店,也正是这座建筑太过有名,使得这次寻找落脚点没费多少周折,倒是在下到山谷的时候,由石块铺设的陡峭坡道以及进入古城后复杂狭小的道路,对驾驶技术与胆量是个考验。Cinci Hani是座石砌建筑,建于1645年,比其边上的默罕默德帕夏清真寺还要早16年,建筑的一头立在山坡下的街道旁,而大门则位于山坡的上方。这座古驿站可说是体量巨大,如今的院子中间用作餐馆和咖啡厅,周边分为上下两层部分三层,用作客房和展厅,在不起眼的地方有向下走道通往下层的客房。酒店基本按照原先驿站的格局改造,大部分房间以如今的标准显得非常狭小,尤其放上一张大床后便基本没有转身余地了,但里面的空间确是立体布置的,通过小楼梯到下层的浴室,却有着与楼上大小相同的空间。夜晚,冷风通过类似壁龛的窗户吹到屋子里,即使夏天也不免会感到一丝寒颤。
壮观的Cinci Hani在当地显得有些另类,不仅仅是因为她相对其它的奥斯曼建筑要更为古老。通常的奥斯曼风格的房屋,是两到三层的木结构建筑,上层突出于下层,并用木头支架自下层上部撑住上层的突出部分,房屋的木结构只是一个框架,中间用泥砖和灰泥填抹。奥斯曼房屋的精华大部分隐藏在室内,包括嵌入式壁龛、橱柜、壁炉等,主要体现了对空间的巧妙利用。较大的房屋还会按照性别布局房间,也会有一个庭院,以水为主题的构思与布局,通常体现了穆斯林的智慧,后来则通常被改为了游泳池。可见番红花城与时俱进的发展。
傍晚或早晨,是登上山坡观揽番红花城的最佳时间,缕缕炊烟从山谷中升起,坡道上磨得发亮的石块,以及顺坡道而建的奥斯曼房屋和屋顶上的瓦片,在斜阳的照射下闪烁着光芒,此刻的番红花城极为生动,充满魅力。奥斯曼的番红花城,昨日并未走远。。。
当地著名的托卡特峡谷,如今的观光景点
横跨在峡谷之上、拜占庭时期修建的水渠(18世纪末进行了重修)
位于番红花城老城区中心广场的izzet帕夏清真寺,建于1796年
老城区沿街的小作坊,桌上同样放着烧制传统红茶的茶炉
土耳其红茶(恰伊茶)甚至被印制在地铁票上
尽管有个说法,17世纪奥斯曼人在围攻维也纳时,无意间将咖啡传到了欧洲。可是,极具特色的土耳其红茶(恰伊茶)才是土耳其最为流行的日常饮品,烧制过程与茶具都很有特色。
老城区街道边的餐馆
建于1661年默罕默德帕夏清真寺
夕阳下的清真寺日光塔
清真寺院子里的净身处
不像普通木结构的奥斯曼建筑,Cinci Hani用石块砌成,如今是高价位宾馆
Cinci Hani庭院夜景
部分房屋建于山谷外的坡地上面,用于夏季避暑
刚从睡梦中苏醒的古城
古城上空飘荡着缕缕炊烟,这座与Cinci
Hani同一时期建造的公共浴场也开始重燃炉火
民居上的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