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的心灵归宿

标签:
自驾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旅游 |
分类: 西班牙、葡萄牙 |
蒙特塞拉特山上的修道院
大家所熟悉的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沿海地区,这座有着“伊比利亚半岛明珠”美誉的城市,不仅仅是西班牙的第二大都市,也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说起加泰罗尼亚,给人印象较深的恐怕是当地的独立情绪了,也难怪,历史上这里就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公国,有着自己的语言,并且是西班牙官方语言之一,在自治区内,加泰罗尼亚语排在了西班牙语前面。
那日我们到巴塞罗那奥运村参观,恰逢星期天,场馆周围停满了小车,原以为是来奥运村参观的游客,等我们转到室内场馆时才发现,原来这里有个活动,准确的说,是在开会。原本打算就此离开了,但又经不住好奇心想打听一下里面的活动内容,门口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可以进去,也不用买票,不过不能影响里面开会。这实在是令人意外。入得场馆之后,看着满场的听众我们自然想知道,平时看似懒散的西班牙人为何可以坐在这里,耐心地听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念稿。西班牙人对外来游客保持着额外的热情,于是找来一位能说英语的工作人员,也算是导游了。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地区性的施政报告会。台上讲话的自然是民选官员了,而台下聆听的则是当地的选民代表。这多少有点类似我们的工会选举,代表们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并将相关信息带到自己的社区,选民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现场情况。这一切的前提是,选民必须拥有相关意识与素质,并能认真对待且有足够的理性,就像工会的成员,既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但又不至于将工厂老板吓跑关门了事。我们的话题很自然的从国家民主政体转向了当地的独立情绪,要知道,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独立问题,一直困扰着西班牙中央政府,但当我们听到该地区约70成以上的选民支持加泰罗尼亚的独立时,多少还是有些吃惊。但反过来一想,一个人口约占全国10%,其税收贡献率占到全国的20%以上的地区,并且又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及自治的历史渊源,那就不那么令人费解了。
加泰罗尼亚是当初罗马帝国在西班牙的第一个落脚点,公元5世纪初,这里来了信奉基督教的哥特人,三百年后又来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而后在查理曼大帝时期被纳入了法兰克王国。12世纪的一场王室间的通婚,使得加泰罗尼亚与阿拉贡王国得到了统一。以后由于地理上的优势,加泰罗尼亚逐步垄断了西地中海的海上贸易。尽管这时两个王国已在一口锅里吃饭,但作为最初通婚时男方的加泰罗尼亚来说,经济利益对其保持在王国里的地位还是起很大作用的。然而恰巧此时,加泰罗尼亚王室却断了后嗣,于是原先嫁女儿一方的娘家人便当上了国王,此时是1410年。自此,想要独立的叛乱一直缠绕着这个貌合神离的王国,但叛乱还未来得及成功,却迎来了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联姻,那就是1469年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萨贝拉的婚姻。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国王加一个王后,而是联姻后国王加女王的双料王!在此状况下,别说是谁想闹独立,西班牙也很快得到了统一。由于加泰罗尼亚是随着阿拉贡王国一起并入的,因此以后在西班牙中的地位也不再是第一位了。在后来的500多年里,加泰罗尼亚的民族主义意识曾被几度唤醒,但又都遭到了压制。最终,加泰罗尼亚的自治诉求,在1977年西班牙现代民主宪政改革中得到了认可,并在两年后得到了全面自治。
巴塞罗那西北部约50公里处有一片山地,那里独特的、裸露着的层层筒形巨岩,就如同饱经风霜的老妪,那便是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山。这里是天主教的世界,在当地人眼中,那些矗立在蒙特塞拉特山崖上的岩石,是有名有姓的圣徒,保护着基督徒们心中的上帝 --- 黑圣母。黑圣母是源于当地的一个古老传说,随着前来朝拜的信徒越来越多,于是,在14世纪,这里又建起了教堂和修道院。久而久之,坐落于众多圣徒怀抱之中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更成为了加泰罗尼亚人寄托精神与守望灵魂的最重要场所。
如果从巴塞罗那去蒙特塞拉特山,可以坐火车或汽车到山脚下,然后乘坐缆车上山。公路也修到了半山腰,如果自己开车到停车场,可以再向山上走上一段,或坐上小半段的缆车。在上山的过程中,可以对山岩进行仔细观察,据传,高迪的圣家族教堂上的尖塔设计灵感,便是来自蒙特塞拉特山上的这些巨岩。此外,每天下午的弥撒,可以听到全欧洲历史最悠久合唱团之一的埃斯克拉尼亚少年合唱团的演唱。
巴塞罗那奥运中心场馆中,正在举行的当地施政报告会
西班牙内战纪念塑像。西班牙内战期间,修道院曾经被用作共和派(左派)的大本营。
教堂建于14世纪,罗马风格,外墙有12圣徒的雕像
教堂连着部分后期建筑,宗教自然还是这里的装饰主题
12圣徒像下的信徒。如此大的动作幅度,大概是受到点伊斯兰教的影响吧。
金碧辉煌的教堂祈祷大厅
教堂里的灯饰
小礼拜堂内一角
教堂中的大理石装饰
教堂里排上二小时的队,上楼为的是约30秒钟与黑圣母见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