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谢诗评283】重庆唐诗:物质时代的诗人何为——序我是圆的《像鱼一样的鱼》

标签:
重庆唐诗评论我是圆的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
分类: 金屋留香 |

.
物质时代的诗人何为——序我是圆的《像鱼一样的鱼》
文/唐诗
诗人何为?自20世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马丁. 海德格尔提出后,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大哲学家尼采说:“诗人若想使人的生活变得轻松,他们就把目光从苦难的现在引开,或者使过去发出一束光,以之使现在呈现新的色彩。为了能够这样做,他们本身在某些方面必须是面孔朝后的生灵:所以人们可以用他们作通往遥远时代和印象的桥梁,通往正在或已经消亡的宗教和文化的桥梁”(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特别在我们这个时代,物质的山峰高耸入云,与之相比较精神的山峰显得很矮小。从这个视角来审视当代诗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诗歌这一精神贵族也站在了物质巨大的山脚下,显得非常低矮,以至于这个时代有人看见某人还写诗,会一边睁大惊奇的眼睛,一边为随时都可能被这个物质时代所遮蔽,还在爱好诗歌写作的“稀有动物”而感叹,表现疑惑。
换个角度说,诗人的文字就像一只只蚂蚁,在纸上显得紧张和不安,诗人们基本上都处于物质世界的边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有人喜欢诗歌,那就不得不让人产生一种好奇了。
这个时代到处都是董事长、总经理,时髦点的叫CEO之类的受人羡慕。当然,搞艺术的也有搞得比董事长之类还受人瞩目,比如影星歌星,曾经一个时期明星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写成新闻或者花边新闻以吸引眼球,明星们不仅让人瞩目而且受到狂热的追捧,有的粉丝为了见得某歌星影星一面,要追好几千公里者有之,要等几个月见不到不罢休者有之……凡此种种,让从事诗歌写作的人,根本没法与之相提并论。因此,有论者指出这个时代如果有专业的诗人,那一定会被“饿死”的。
当今诗坛盛行的诗歌是繁复与纤浓,细小与微小,自我与自恋,冷抒情与冷抒写,总之,这时代的诗坛总的是形式大于了内容,技巧大于了思想,情调大于了情感,语言要么直白浅露,要么故作高深,很难有让人“泪流满面”的诗歌。坦率说,诗歌尤其是新诗已经固执地走到了一条幽静而又孤僻的道路上,除了诗人和诗歌写作者,几乎没有读者,这就是今天诗坛的现状。
人常以“目的”追求为核心。在诗坛普遍缺少读者的情况下,我是圆的诗歌确实有着众多的读者,不少诗人、诗评家和学者,要么为他题写了诗集名字,要么赠送阅后感诗,但多数是提笔述写评论,给予支持。在读过《像鱼一样的鱼》和他同时寄来的诗集《在你的江南》《落单的幸福》《我是你的颜色》后,我明白我是圆的诗歌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的关注和好评,主要是他的诗歌来源于生活和他对生活的感受。他的诗质朴中饱含深刻的哲理,在抒写中充满思考的力量。如这首《忽略》:“忽略/忽略手心对手背的欺骗与背离//忽略/忽略生/忽略死/忽略病/忽略痛/忽略与俱来的各项权力//忽略良心/忽略道义/忽略本能/忽略本性/忽略欲求/忽略感受//忽略眼睛/忽略鼻耳/忽略四肢/忽略躯体/忽略时空/忽略居所//忽略柴/忽略米/忽略油/忽略盐/忽略酱醋/忽略茶//忽略情/忽略爱/忽略灯/忽略草/忽略我们/忽略你们//忽略/忽略所有的忽略”。平实质朴,质朴得像诚实的农夫,也像踏实的艺人,没有半点的虚飘和忽悠,也没有一丝的吆喝和夸张。
和《忽略》一样,他的诗歌就是这样质朴得不修饰,质朴得不造作。同时,他的诗歌中富有哲理,犹如矿石中含有黄金,在云彩中见到彩虹。质朴与哲理是我是圆的诗歌最大的特质,这种特质让他的诗歌与当今流行的诗歌区别开来,自成风景,自成格局。这种富有我是圆的诗歌DNA特质的诗作,给这个物质时代增添了崭新的诗意,给这个诗坛增加了别具一格的诗篇。
在我是圆的这部诗集中,《像鱼一样的鱼》这首诗既为诗人自己所看重,也被读者所看重,作为阅读者的我,也非常喜欢这首诗歌,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这部诗集中的佳作,也是诗人的代表作。“像鱼一样的鱼已经入锅/但它仍在锅里翻江倒海/它想回到出生的大海//大海温热/适合冥想//在海里/它终于掀起了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这首诗从眼前的鱼在“锅里”“翻江倒海”,联想到“鱼”“出生的大海”,这样两个意象,一经嫁接,或者说经过诗人魔幻般的组合在一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意在陡然间滚滚而出,诗情在刹那间冲涌而出。一条人们司空见惯的鱼在“锅里”的悲惨遭遇,只有善心的诗人才会想到他的悲壮。诗人在平静的诗写中,让我们看到了作为鱼,就是死时,还想回到“出生的大海”,无论锅里的“海”温热也好,适合冥想也罢,作为鱼,它要拼命的“掀起了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这首诗意象集中,情绪张弛有度,语言质朴动人,在不动声色中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轻轻的但又是紧紧的压在了读者的心上,让我们欲哭无声,欲哭无泪。最悲伤的情感就是想哭又哭不出的状态,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好诗勿用过多的列举,在我是圆的这部诗集里,像这样既质朴有力而又富含哲理的诗篇比比皆是。像《用身体说话的女人》《我和我的灵魂一起落水》《地下》等都是很好的诗篇。由此让我产生了对于诗人价值的重新认识。是的,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没有对于物质的创造和追求,也许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吃穿住行这些作为人类所必须的基本问题,我们在感谢物质给我们带来空前的福利和方便的时候,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由于对于物质过度的追求或者说把物质功能过度的夸大,物质已经成为了伤害人类自身很厉害的“凶器”,我们这个时代所呈现出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紧张状态,就可以看出这一切不是危言耸听。
物质体现价值。在这样的物质时代,诗人何为?从我是圆的这部诗集看来,我觉得诗人可为。诗人可以通过他创作的诗歌,为这个物质时代奉献出除物质以外的精神层面的软物质,就是精神文化产品——诗歌。诗歌在这样的时代,显得尤为高贵,因为诗歌没有拜倒在物质“臭烘烘”的脚下,更没有因为物质的巨大,让诗歌因为弱小或自卑而放弃对于这个时代的诗意呈现,尽管在有的人看来,这种诗意呈现在当今不管钱,也不能当饭吃。因为这种诗意的坚持和坚守,诗人们为这个时代高举起了诗意之镜,在镜中不断地放射出高洁的诗意之光,照射着这个高贵与卑鄙同在,善良与奸诈同行的时代,让人还可以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 应该说诗人我是圆的是这个时代诗意栖居中的一位。他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写作。说他善于思考,可以说他对于这个物质时代有着多角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干过多种常人没有从事过的工作,更是拥有一般的诗人们所没有的经历。经历的丰富让他与一般的诗人们相比,思考的角度独特,诗写的诗篇独特。说他善于发现,在他的视野里,一切的花鸟草虫,山川河流,人的喜怒哀乐都被他以诗人的眼光进行了再发现与再创造,这种发现与创造,是诗人必备的特质,也是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说他善于写作,他的诗歌题材都来源于生活,在奔涌的生活之中,他挥动着文字之笔在沙里淘金,在别人见惯不惊的地方,他能够平中见奇,平中出新,平中创意,他的这种诗歌的创意,已经越来越圆润,越来越晶莹,越来越成熟。
追求自我,诗是对感觉的言说。在这个物质时代,写诗的人们已经把诗歌当成了“有味”的“清欢”。作为诗人,我是圆的当然也是其中把写诗这种“清欢”做得津津有味,做得很有作为的一位。憧憬未来,物质时代的诗人要何为?我看见诗人我是圆的又在他的情感世界呼唤灵感,召唤文字。我看见那些被挤压在物质山脚的文字,在诗神的率领下,迈着细小而又轻快的步伐向我是圆的所要创造的诗意之境出发,服务生活,得到更多的“有味”“清欢”。
2018年12月11日于重庆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