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榕姐
文\我是圆的
黄安榕老师大我十七岁,算为长辈。但我和年纪相近的文友私下却时常称她“安榕姐”。我这样叫她的理由,首先是寄望她青年永驻,能有强健的身体和充裕的时光,栽培更多的本地作家的同时,继续活跃本地文坛再创辉煌,为做大做强省会福州的文学创作,做出新的贡献。其次,大家这么叫她,缩短了人际间本来就不一定有的距离,显得亲近。“安榕姐”她为人热情友善,性格直爽,有一说一。只要她能力所及,不管你是谁,地位如何,有幸碰上她,能帮则帮,她决不推诿,敷衍了事。
初识安榕姐,大约在十六年前。那时她是福州市文联的常务副主席,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同时也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革命烈士蒲风的后代,而我则是一家集体企业的工人。“工人”这个伟大的名词在眼下,在一般的人眼里,那意味的什么?这里我不说,我想大家的心中肯定也有答案。尽管那时自己写过一些作品,但充其量最多也只能算一名文学青年,这样要去拜访一位平时难得一见的领导和名人的后裔,心中自然有许多的顾虑和担忧。她会怎样接待我?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她的办公室。一见面,她并没有急着打听我的来历,而是起身为我找来一把椅子,先让我坐下,接着为我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之后在我的对面坐了下,笑着问,找她有什么事?我说“没有”。我是慕名而来。来证实您是否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三头六臂”,那样的平易近人。她听了我的调皮话,开怀大笑,连声说:“谢谢你这么看得起我”!老实说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的职务,我根本就不相信眼前的这位会是本市文学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一阵愉快的交谈过后,我要走了。出门前,她可能担心我们间的年龄或职务差距,会影响我们今后的交往,特意交待我说:“现在我们认识了!以后有事,随时来找我”末了还怕我没听懂她的意思,又补充说“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写作上的困难都可以来”。
在过去,我只听说过下级给领导送礼,还从来没有见过上级花钱买东西给下属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嘛!这等好事,那个平民不想要?一向不大走运的我还真的遇到了这样的幸事。随着妻子失业日久,家人的生活渐渐陷入困境,为了家人能过得好些,我在正常的工作之外,不得不到外面找份兼差,补充家用。不知怎的,这事竟被安榕姐知道了,她打电话要我抽空上她家一趟。对主席的吩咐,我自然是不能不听。这天一下班,我敲开了她家的门。她一边招呼我进来坐坐,一边打开家里的电冰箱,从中拿出年糕、鱼丸、芋泥、海鲜……等等年货,装在一个大袋子里,递给我说:“快过年了,我也没有更多的东西要给你,这些你就拿回家过年吧!”
当场我感动得差点流了眼泪。因为那年头,大家的日子并不像今天这样,不愁吃不愁穿的。何况“安榕姐”她已经为我的写作和成长做了许多至今难忘的事。
其实,有幸得到这样好事的,并不是只我一人。只是得到的方式不同罢了。在福州市作家协会这个大家庭里,平日只要有人犯难安榕主席就会代表组织出面,出钱出力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困难。比如:有人刚完成一部作品,想请人作序,加以点评,这时你只要跟安榕主席一说,她就会爽快答应,为你介绍;如果你求的是她,她则会连夜笔耕给你写序。要是有人出书出现困难,她知道了就会立马为你联系出版。要是有人在写作上出了成绩,她就会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评介作品,弘扬主旋律,扩大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并以此来鼓励你的创作。要是有人因为写作遇到暂时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泄气,她就会耐心开导你继续创作。要是有人因为长期在同一个岗位从事同样一种工作,她就会不时通知你参加由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扩大你的写作视野,来增加你的写作后劲……就这样“安榕姐”这个口碑,在她团结本地作家,服务本地作家的工作中,不翼而飞,被传诵流传,慢慢地连社会上也流传开……而我则依旧只在非公的场合这么称呼她――“安榕姐”,表达心中的敬意和谢意。
系统分类: 情感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
本文标签:随笔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