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予他年说梦痕--读卢晓梅《何园烟云》有感

(2017-04-20 16:07:33)
标签:

何园

扬州

何园烟云

分类: 阅读远方
  暮色时分,合上书页。在心里,长长吁叹了口气。
  我已记不清自己距离上一次读长篇小说是在何时。近些年,惰性作祟,琐事杂乱。读书,尤其啃大部头的耐心逐日消磨。与文字也愈发生疏薄淡。闲时多是啜以茶书、散文集、古代诗文居多。细想,这亦是与时光和性情相关的,即使生活里再多芜杂,日子却还是过得一天比一天清淡。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念而转变。

  “眉华披衣起来,抬头,只见得一弯新月,何家的园子,被廊檐上挂着的红灯笼照着,幽幽静静,亭子底下流水咽咽地流逝着。眉华倚着红木栏杆,等了很久,却不见寄啸山庄里的吹箫人。”将这一段文字反复默读下来,瞬间,落入眼底的,可不就是一幅画吗,一张在静谧幽美中隐透着落寞的画。情景间的某种幽密交集,尽在不语中。
  《何园烟云》这是个有宏大叙事框架和切入主题的书名,乍看使人有林语堂作品的代入感。断续读完全篇,始知不同,气息和韵致皆大不同。何园在扬州,那个有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城里。一座建造于闹市街巷中,却十分精致僻静的江南园林。

  我先后去过两次何园,印象最深刻的是片石山房,寄啸山庄,玉绣楼。这些是何园整体建筑格局的关键词。从引子开始,贯穿整部小说前后,无数次有意无意,不厌其烦精心描述的白色绣球花。花朵是介质,象征,是隐喻,开得洁净,美好,盛大,使人无法不去注目留恋。最后,倒不知是拿花朵来衬托人物,还是人与花朵已不分彼此。玉绣楼,记得是一栋融汇中西风格陈设的建筑,而在晓梅的文字筹谋里,何家大太太与老太太的悲烈结局发生于此,想想都促人哀怨不已。
  一个富贵大家族的荣华兴衰,四代人的生死变迁,仿如江南亭台楼榭,溪水长流般细腻、舒缓的文字,即使是时代命运使然,数次触及冰凉生死,风云变幻,仍不减其笔尖婉转清隽的韵致。这是作者的文学格局、气场、阅历所承载的一种蕴涵。一本厚实详尽的长篇,字句工整,颇有斟酌,语言居然也能拿捏得如此唯美深远,工笔与白描兼顾,故事场景里的画面质感不时从文字间迸发光芒,这是极为难得的。

  在十六章里有篇名:耶和华,他是我的神。在描述俞世勤这个人物时,触及到圣经和耶稣。有关信仰,曾与晓梅谈及我很喜欢的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两本小说《沉默》《深河》。记得,几年前读完沉默后,当下心里那份徘徊不走的沉重感受,深深压抑,深深撼动。“神啊,你为什么总是沉默。’一句话,千斤之重。究竟信仰是什么?真是一个复杂而难以回答的问题。

  作家马原有这样一段叙述:“你可能是无论如何也躲不开,一部小说,一个故事,它背后会有一种意义,会有它自己特殊的价值,会有它侧重的方向。小说,虚构写作,肯定是有明确隐形价值的方向。”我想,文字和写作亦是晓梅内心的境界与信仰。不然何以促就这几十万字的笔下烟云。记起,晓梅曾说自己书写极慢,一天仅仅寻得几百字而已,耗费心力,精雕细刻,作者的文字定力和耐性不容质疑,于写作的执念可见一斑。
  人生而孤独,这些虚构的故事人名,百转千回的情爱,在真实的何园里惊天动地的发生着,悲欢离合,着实可让人如梦似幻般,沉迷流连。写到这里,蓦然惦记起一段话,似是琦君的一句:“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时常,人生的苍茫与悲悯,其实是生命的底子,只是,许多时候,它被层层繁花似锦地遮掩起来,一时半会看不见罢了。如同这本书,细节之处,多有伏笔,人生又何尝不是这般的行径呢。

  时值暮春,花开正艳。想和晓梅说的是,比起绣球花,我更惦念何园门口的那一树琼花。每提及于此,内心会不由自主的柔软,想着,在某个春光温煦的早晨,在河道边散完步,去富春茶社,喝早茶,吃点心。
  于是,光阴安定,闲静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天
后一篇:长日清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