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内家拳拾遗:-什么是发劲,如何才能发劲?

(2017-02-07 17:15:22)
标签:

转载

分类: 精彩转帖
实战的论述:“诱人不如逼人,诱可不受,逼无不受也。以动逼人不如以静困人,动则劳,静则逸也。”[转载]内家拳拾遗:-什么是发劲,如何才能发劲?

内家拳走“内”,并非是外形寂然不动,而是指发放必由内出。何为内?绝不是身体肚子收缩的内。筋、骨、皮、血肉与内脏都是外;内家拳的“内”指:精、气、神。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只用精气神就能发劲,这就是天大的笑话了(关于精气神与内劲关系见《内家拳拾遗:气的作用是什么?意、气、劲的关系》)。内家拳的对内的强调,是说一切运动皆有神气而启动,而非气功师父们的“神打”。为何要这么强调呢?普通人动手不受大脑支配,进攻防守只靠本能;外家拳与西洋搏击,主修速度、力量、抗打、与临场反应,虽然也讲整体发力,但是没有以内带外。
内家拳发劲,必以内带外,这话听起来简单,做到可是非常不易。内家拳的慢练,是因为没有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是无法养成“以内带外”的本能习惯。慢练的“慢”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在用力源动力交付内之前,不让灵活的外去干扰内劲。一旦习惯养成,快慢由对方,无一丝停顿,出手即化,接手即发。发人必断其根。
断其根,是内家拳发劲打人特征之一。但是将对手拔根这种技巧,在其它拳种中,只要双方实力悬殊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外在表象一致,其区别在内,如若只是外示安逸,内里吃力,胸口鼓气,浑身使力,那么也只能算是力气活,并非是内劲。有位杨拳前辈的话很好的表达“用内”与“用外”的区别:太极借天不借地,借地始终艺不高。太极拳讲究“引进落空合即出”,等到发劲的时候再断人之根,时机就不对了。师父经常说:即使用的是内劲,打对方的硬点,依然是外力。当然这已牵扯到了打法,留待后篇详解。
对于发内劲,大家总以为是身形先缩起来,再弹开。这种解释迷惑了许多传统武术爱好者,甚至有人用了皮球的例子来说明,只要周身圆转,内部气鼓起来,对方打你身体何处,自然就将对方弹开。更有老师让学员支撑在那里,让师兄弟们一个个排队上去推、去打,然后一个个又弹跳出去。当做游戏玩没有问题,可不要以为这就是内劲。这个游戏可以提高接手的灵活度与最佳角度,但是对内劲的训练没有任何用途。没有基础的反而会影响未来真正武学的修养,养成抢先的毛病。
其实用皮球来表达内家拳的状态,我始终是反对的。虽然内家拳的发劲不是肢体的收缩,但也绝不是被动接受挤压,然后将对方弹出。用皮球来比喻的始作俑者,应该是没有真正理解: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些人认为鼓荡就是要将自己肚子乃至身体都像是充气了一样鼓起来,所以才造出了“皮球”的解释,将表象当做目的去修炼了。望读者认真实践去伪纯真。
内家拳拾遗:什么是发劲,如何才能发劲?
内劲的发放过程,蓄劲时,神气内敛,由全身收回腰隙;发劲时,由腰隙鼓荡传往末梢。发劲如清晨撞击寺庙中悬挂的大钟发出的鼓荡在山谷的钟声(西山悬磬,悬在身即为顶头悬)。内劲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但是劲的能量大小是需要后天修炼的。用科学来解释:内劲的能量是波方式传导,而力是粒子方式传导。实际对抗中,力的方式可以靠放低下盘,借力于地,来增加力量;内劲是能量的释放,一波一波的,通过压缩地面是无法增加能量的。
人人皆有内劲,只是平常人没有去感受,接受过训练的人,凝聚的好一些,所以内劲大一些。多深的内功修为,就能发多大的内劲。区别在于有经验的人,可以调整到省功力的打击点位。也正因为如此,许多辛苦两三年练出内劲的拳友,因为内劲太小,而中断了继续增加内功的训练,最终与内家拳擦肩而过。初始感受到内劲,其微弱的像是寒风中的烛光,不小心呵护,一下就灭了。保持数分钟尚且不能,更不用说用内劲去实战,但星星之火也可燎原,这个过程就是功夫。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