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行拳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续三)
(2016-08-17 19:28:58)
标签:
转载 |
分类: 精彩转帖 |
开合,这也是一个似乎习拳者人人皆知,但实际上当今的人真能明其义者极少,能略知其大概之义者亦不多的行拳要义。自然在行拳中能做到的人就更少了。
很多人不知开合为何物,以为开合就是两手一开一合这么个动作,于是做这个动作时没有任何内在依据。虽然孙氏太极拳有开合手一式可为范式,但由于他们不知其理、不明其义,做这个动作时完全出于盲目模仿,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动作在练什么,如此练习,注定不可能取得什么成效。
前面讲过,行拳时的开合至少要走出三层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即内开外合、开合横顺、开合一体。这不是想出来的意思,而是要在行拳中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状态。
内开外合是同时的,不是前后两个动作,而是要体现在行拳的每一时刻。
内开至少要体现两点,其一是肩根胯根要松开。其二是胸腹松空,如有一虚圆,于是经络开通、气血运行顺畅。这个虚圆是在胸腹松空的状态下,周身形成的意气之球。开始练习时要由呼吸引导,以后纯是出于行拳时的自然之意。即吸气时,意要虚无,外形为开,而内意为合,合即虚无也。呼气时,气由中轴散开,此是用意散开,由中轴向上下四周散开,而外形为合。外形的开合与内意的开合要互逆,此亦为顺中用逆之一例。
外合也要至少体现两点,其一行拳时周身松开,但同时周身形态不失整劲之意。其二行拳时要合于每式劲意之对应点。
不明各式运行时对应点为何物,外合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外合岂是轻易就能掌握的。
很多拳师甚至一些有名的拳师不明内开外合为何物,自然也就不懂练习拳式的意义,他们以为拳式仅仅就是招法或招法的集合,造成有的拳师一个劲的在拳式中找技击招式,有的则废弃拳式的练习,皆是对练习拳式的意义认识错误所至。当然拳式与拳式不同,我这里所谈的拳式是指以修为内劲为核心的拳式,如孙氏三拳的拳式,这是技击造诣欲达至高境界的必经之梯。
开合横顺是什么意思呢?
横顺乃开合之内意。开为横,合为顺。
孙禄堂先生说:“横顺要知清。”这五个字点出了开合时我们要体悟的要点。在行拳时把开合练到身上,能够走出拳意,成为以后练习散手格斗时的基础,“横顺要知清”甚为关键。
练习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开合对应横顺为两段,一开一合,一横一顺,形态分明。第二个层次,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横中寓顺,顺中蕴横,两者一表一里,互寓转化。第三个层次,开合如一,横顺一体,开既是合,合既是开。这是构建感而遂通的基础之一,身体里建立了这个运动模式才可能形成感而遂通。
行拳时,练习步骤不能跳跃,基础的一层没有练到,下一层修为的内容是体会不到的。必须按部就班的去练习、体会。一步不到一步迷。
开合一体指什么呢?开合是分不开的,如同起落一样,故曰一体。所谓开合、所谓起落仅仅是论述的着眼点不同而已,其理乃一,于体即内开外合,于用即圜研相合。
开合就是一个圈,此圈由大到小,由明及暗,由有形有意渐臻有意无形,再到无形无意,最后此圈极小,凝练为一个点,孙禄堂先生说:“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
此“一点子”就是开合起落的最高境界,其理即圜研相合。孙存周先生用手指一触对手即胜人,所向披靡,即得此一点子妙用之道。这个一点子并非是指点穴,点穴自然能制人,得此一点子之道,不施展点穴手,亦能制人,亦能胜人。孙存周先生既有点穴之功,又得此一点子之妙用之道,故其技击功夫独步天下,史载“绝尘时下矣。”
故行拳时开合之义岂是两手一开一合就能掌握的。
孙氏拳每一式形式极简而内意极深,岂是见识粗鄙、心浮气躁者能体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