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的太极拳》6 - 吾萍
(2014-01-21 16:53: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太极侃谈 |
舞者跳舞跳到最高镜界,那时只有舞而无舞者。唱歌的最高镜界也是一样,有歌而无歌者,画家作画达到最高忘我之镜,也是只有画而无画者。
一套好拳,你会看不见练家子长的是否好看,头大还是脚大,只见拳舞。练者也是这样,他只会感到劲力通达,心意无碍。而感不到自己是否存在。
在一次唱歌的擂台赛上,大师给参赛者点评是说:你的技巧运用的太完美了,谁也挑不出缺点,但是其实不用再挑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缺点,你唱的是歌,唱的是你的心声,而完美的技巧就是一个框,歌完美了,心声没有了。唱出心声最重要。
战国时代,有人要卖鞋,他在家里先把鞋子的尺寸量好,再到鞋店去,老板要合一合他鞋子的尺寸,他说:哎呀,我把尺寸记在纸上了,忘记带来啦,我得回家去取,于是跑回家去取。
脚是自身的,为什么会忘掉,被规矩和框框限制住了的典型。
最初学拳,可以为自己拳架像老师而骄傲,过了最初的阶段,再为自己的拳架自豪,就是执着了,是拳架框住了。
猫捉老鼠,猫以高度的警觉性在一处等待,重要老鼠只有老鼠一出现,便把握机会,一举擒住,练拳时我们也必须要这样,心无旁骛,什么是静心,静心绝不是什么也不想,心无旁骛就是最好的静心。
心无旁骛,但又有高度的警觉,用这个警觉来扑捉我们自身的自性,来扑捉练拳时身体讲给我们的声音,来感悟身体告诉我们的东西。身体上有任何知觉一闪,就要立即察觉,马上抓住。来体会这个感受,这就是练拳心悟的一种方法。
佛家念佛,讲究一个口念,入耳,入心。成为心咏。口念是光在嘴上,是空念。入耳,不过是空念又多了一个过程,入心才是心念心咏。入心才是真念佛。
练拳不到心,很多的工夫就变成了形式,练拳现在很多拳友说就是坚持和任务,只为简单的健身,这也没什么可说的,身心双修,不用心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