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022-11-12 16:02:58)
分类: 研究-学习
今天,周六上午的元卓计划信息科技社区线上活动,我进去的晚了,看到老师在说的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老师提到的“学生会做老师教过的内容,但换一些新的形式变形(编程类),学生就不会做了。学生欠缺的是抽象思维能力”,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程序设计类的问题解决,因为学生看不透内在的解决问题的逻辑,导致换一种题型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平时认为是学生没有学透,没能变通,其实按照这位老师说的就是没有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共性方法,也就是没有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现在的新课程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真实问题解决,强调“真情境、做中学”,特别提倡采用项目式教学。但是其中绕不开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科专家的设想是做中学,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缺什么知识就补学什么知识。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整个流程,而并不需要像专业人员那样从基础知识一步步按部就班地系统化学习。】
抽象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共性问题,能够分辨出共性特征。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分享:结合ppt等信息技术工具介绍自己在此过程中学习到的具体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给了我启迪:平时我们说的项目式教学,最主要的出发点还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体现的是教师思维:“要设计什么主题,学生开展哪些活动,能够学习到哪些知识”。这些还都是老师作为学习的主体设计出来的,完全是教师“操控”的,根本没有体现“学生学习主体”。

理想的项目式应该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和联想等方式确定要学习、探究的主题,让后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实践,最终得出某种结论。

算法很抽象,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纸牌象棋(不插电科学)等具象可视化的方式降低理解难度。
学生抽象能力主要就是归纳总结能力,这也是个人能力的提升。

抽象,某位老师的个人观点就是:持续探究+迭代反思(归纳总结提炼出共性点)。他甚至将抽象定位为课程品质,也就是判断学生是否学好这门课的标准之一。
学生有抽象能力,也就是他只有掌握到了共同特征,才有知识迁移的可能。
可以通过流程图和决策树等进行抽象辅助,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新疆的一位老师发言时提到,通过身边的小项目、小问题等展开,让学生经历从思维到成果的整个过程,开展项目。项目式教学要源于书本、跳出书本,将生活中的问题嵌入到项目中,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相融合。他提出真实生活情境下的项目构建。当前线上学习阶段,通过拍照、上传视频,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特别说明要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一定要有成果和阶段性展示的环节)

抽象是一种“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情境性,情境性教学--抽象,重视生活化--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回归信息技术。抽象需要长期的训练,要经历“内化”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