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目(条形码)用程序设计完成计算

分类: 研究-学习 |
昨天在人教版讲座中了解到,采用学科间融合的项目案例(任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开展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教学(个人理解为用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解决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学科知识问题),注意要避免引用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其他学科知识,降低认知负荷。
for n in range(0,10):
if (3*m+n+48)==0 and (m-n==4
or n-m==4):
print('m=',m,'n=',n)
int a[10],b=0,c=0,m,n,d,e;
for(int i=1;i<=6;++i)
{
cin>>a[i];
if(i%2==0)
{
b=b+a[i];
}
else
{
c=c+a[i];
}
}
cin>>e;
for(n=0;n<=10;++n)
{
if((3*m+n+3*b+c+e)==0&&abs(m-n)==4)
{
cout<<m<<"
"<<n<<endl;
}
}
前两天沈大业在预习初中数学题时,遇到一个根据规则计算某各缺失的图书条形码的题目。
最后算出的m和n两个未知数满足两个条件:3m+n+48能够被10整除(是10的整数倍),m和n之间相差4(|m-n|=4)
根据这个结论,我用python语言来实现,代码如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for m in
range(0,10):
沈大业用他学过的c++
,他想从输入开始全部通过代码实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for(m=0;m<=10;++m)
{
}
return 0;
}
输入时未知数用0表示,即输入内容为 6 0 1 9 0 2
8
输出为
2 6
4 0
9 5
最终算出了正确的结果。
===========
昨天樊磊老师还提到,技术学科的技术性特征要有更加明显的体现,课堂上就一定需要和硬件相结合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魅力和应用的实际价值,为未来学生的“生活者”“学习者”“未来工作者”“具有数字胜任力的公民”身份夯实基础。
后一篇:听了一节化学课,琐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