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一)

分类: 人在旅途 |
http://s10/mw690/001LMVTrzy79N39KA4h19&690
由衷感谢生命的奇妙馈赠,一年后,誓言兑现。
燃烧的爱情,终于走到了温暖的、彼此关照的家庭。从此,冰冷的心情,也终于有了家的憧憬。
新的生命点滴,无论光影流转,或是月圆花好,都将镌刻在荧幕之上、阳光之下。
新的旅行开启,与此同时,旧的旅程,就此封存。
新的旅行,除了我自己,身边还有了我的爱人陪伴,是的,我的爱人,紫瞳。
“妳,是山谷中的百合。我,是森林中的一颗苹果树。妳安坐在我的树荫之下,果实,让我们满口香甜。从今天开始,我只属于我的爱人,我的爱人也只属于我。让我们在流奶流蜜的地方,在百合花间,一起牧放羊群。”
这段话,是我的婚姻承诺,节选自以前读过的《圣经》“旧约—诗篇”。
2016年,九月,特殊的机缘,我造访了多年前读中学时的学校和那时候的住所,发现卖卡带的小店铺没有了,小书报摊没有了,小理发馆没有了,报社的老楼没有了,除了一家小烤肉馆,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1990年代的记忆,远去、褪色、不曾磨灭。曾经以为不可能被盼到的2010年代,竟已被如沙一般的时光悄悄隐埋,回头看时,了无痕迹。
这么多年,我们究竟长进了多少关于人生的顿悟?真的不知道………
其实这样无知,或许才比较好。
http://s16/mw690/001LMVTrzy79N3bKXxBaf&690http://s8/mw690/001LMVTrzy79N3c8tbp17&690
http://s11/mw690/001LMVTrzy79N3cBo7M3a&690
当年十六、十七岁的我们,如今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眼里看到的,不再是终将凋零、归根而去的娇艳花朵,而是可能暗含在小小种子里的某种关于希望的答案。
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受苦的心灵的。
这份领悟,来自那些年的妳,来自我,来自他。
在今天的孩子膨胀的快乐看来,却是如此陌生。
………………………………………………………………………………………………………………
在飞往意大利米兰的航行途中,我尝试着重拾整整四年以前的那次旅行。
那是2012年9月底的夜晚,恰逢中秋佳节,同样飞往米兰的航线,在云端之上,我独自一人,望到舷窗外那轮分外明亮的满月。
皎洁、清冷,洒落到我怀揣的一片茫然未知的前方。
四年后的今天,除了前面两排一个中年女人如雷的鼾声,除了小桌板上无聊至极的电影,我无聊到几乎没了困意。
四年时间,足够经历太多太多无须赘述的人生,剩下的,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心愿,那就是,带着紫瞳,做一名简简单单的旅客。
是的,回到最初。
很简单的一句话,实现起来,不知道究竟走过了多少不确定的繁复。
好在,最后,还是走到了,走到了最初的简单。
http://s16/mw690/001LMVTrzy79N3enrgX0f&690
所幸有一段记忆还在。2012年春天,从柏林飞往慕尼黑的航程中,一位坐在我身边的旅客,一个在德国读医学院的罗马尼亚姑娘,和我畅谈了一路关于旅行的见闻与个人见解,具体内容我记不太清楚了,我只清楚归根结底想要表达的,关于那次德国的一切,最终沉淀成为两件事:第一件,是在德国从中部到北部再到南部的整个旅程中,我收获了一次次关于人的感动,无论交谈或是帮助,无论邂逅还是道别,让我们彼此感受到一个完完全全纯粹的、活生生的旅客,是的,无论对象还是自我。而另一件,也是在整个德国一路上唯一缺失的东西,就是关于爱和欲望的情感主题。
就好比喧闹了一整天的畅快之后,没有静下来的沉淀,就没有完美的收官。同样道理,没有所谓“灵与肉”的描摹,旅程根本不可能完整。
所以,在当时时隔半年过后,也就是2012年的秋天,我开始了一场关于“情与欲”的、能够静下来聆听的、截然不同于德国的、意大利和法国之旅。
上帝保佑,我成功完成了那次旅行,并在旅程结束后三个月,写成了那篇《海岸序列》。
对于未来而言,那次旅行是我自己的一个承诺,一个诺言。
从那时候开始,重回故地,既成为一个热烈的誓言、却又是一个漫长的、难以企及的心愿。
因为我是独身一人走过那次旅程的,所以,重回,需要改变,需要变化,一定要带着自己的爱人重回,也就是等到爱情有了归宿的时候。
还好,四年,那个属于我生命的、唯一正确的她,终于来临。
就这样,我俩飞行在去往米兰的云上。
这,是我的心声,更是我的新生。
米兰,马尔彭萨机场应该是重新装修过了,墙壁都被刷成意大利国旗的绿色。
亲切的是,开往市区的巴士车站还在老地方。
长途飞行,加上夜幕降临的高速公路,紫瞳迷迷糊糊在车上睡着了。
坐在她正后面座位的我,能看到她随着巴士加速或者刹车、一起一伏的雪白脖颈。
我望得入神,然后,不知过了多久,出神望向车窗外。
说真的,我完全没有疲劳感,更加没有丝毫的紧张可言,毕竟,四年前只身一人就来过了。
我唯一担心的,是身边的紫瞳。
毕竟漫长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我担心她随着进程会觉得疲惫,会想家。
所以我下意识的让自己沉住气,稳住旅程伊始的节奏。
……………………………………………………………………………………………………………………………
巴士开进市区,无论光线、建筑、还有那条穿过交叉路口的反向电车轨道,都再熟悉不过。
一趟公共汽车竟然挤满了人,这个却在意料之外。
米兰,还是那座似乎永远找不到“聚焦”的时尚之都。
更糟糕的是,那份时尚气质早就被我们错意的宣扬、歪曲化、甚至扭曲的颠覆。
在终点中央车站(Centrale Stazioni)下了车,发现巴士停靠在车站大楼的另一边,循着记忆中的大方向,总算找到了去旅店的那个十字路口。都说欧洲老气横秋,街道鲜有变化,其实完全错了,米兰这几年的道路建设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同一个路口,一眼望去,路明显拓宽了不少。
在旅店办理入住、短暂安顿过后,我带紫瞳来到附近一家穆斯林餐厅吃晚餐。在欧洲光顾穆斯林餐厅已经成为我多年的习惯,一共去了多少座城市的多少家,已经数不清了。
还是老样子,一份加辣椒酱的“多纳尔”,一份“烤爸爸”卷饼,另外点了炸薯条还有可口可乐。
填饱肚子,紫瞳总算回复了几分精神。
我再次想起四年前初到米兰的那个深夜,在沉睡中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外面下着大雨,不知道下了多久,疲惫的我无暇顾及明天的旅行会被大雨戏耍成什么样子。
正如恍惚的心灵不可能因为一夜逗留而获取什么值得铭记的永驻。
明天继续走,是释放,是坚持,更是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
四年后的今夜,在这家穆斯林餐厅,没人记得你当初的风雨声。
四年后的今夜,在这家穆斯林餐厅,所有在场的人,都见证了你此时此刻的骄傲。
………………………………………………………………………………………………………………
新的一天,新的早晨。
明月清风恍如故旧。
四年前,在这一天离开。四年后,从这一天开启。
多少年华不再,就有多少歌声依旧。
紫瞳被中央车站这幢已有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震撼,拿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我提醒她跟紧我,这地方骗子实在太多。
一层大厅,一长列自动售票机前,那几个骗子老了四岁,受骗的人们那张茫然不知的脸却在一天天更新,一天比一天年轻。
列车在中央车站顶层来往穿梭,候车大厅的高高穹顶好像一个个鸽子笼,明明能够容纳一百只鸽子、里面却只住着一只的那种,所以无聊透顶的白鸽经常淘气的飞来飞去,讨零食吃。
中午十一点三十分,开往博洛尼亚(Bologna)的快车准时出发,一个小时后,准时到达艾米莉亚·罗马涅大区。
不晓得为什么,博洛尼亚火车站外的景象完完全全不同于四年前。那时候站外穿过一条窄路,可以看到一处可以拾阶而上的矮坡,继续向前走,右侧有一片小型足球场,很多孩子在那儿踢足球。此时此刻,同样一条窄路,对面却是一片安静的生活区,而规模不小的方型火车站也变成拱廊形状的细长条。
没工夫想这些了,再过半个小时,“R”字头的绿皮慢车就要开动,前方,是费拉拉。
http://s4/mw690/001LMVTrzy79WyeFLy353&690
没想到这趟开往终点站威尼斯的列车提前二十分钟就停靠在月台等候。我们到的时候还没有乘客上车,所有车厢都空荡荡的。
和四年前一样,这趟车轻松随意到了极致,车票没有指定座位,所以自由座位随便挑。那时候几个黑人青年在每节列车车厢连接处的宽敞站区随性搞起恶作剧大喊大叫,现在,一个男青年竟然坐在车门前的几节上车台阶上休息。
我俩找一处靠近车厢内门的座位坐下来,这时候整个车厢还没有新的乘客上来,我估计和四年前一样开车了也没几个人,索性把旅行箱立在身旁左侧的靠窗座位前面,哪想得到开车后一个意大利小伙子听着耳塞夹着书手拿一角披萨饼刚好坐在了我左边的靠窗座位,然后冲我笑了笑,我带着歉意想把箱子挪开,他立即用滑稽的嗓音说不用不用,然后直接把我的箱子平躺在原处,并且把箱子的立面当作他的平桌板,随身听、书、披萨,全部放在上面,开始享用他自己的“列车午餐时光”。
我苦笑着什么都不想说了。
过了十分钟,列车员来检票,是一位留着花白八字胡的老男人,他竟然看着紫瞳的票根,用非常标准清晰的声音读出了紫瞳的中文名字,哦!十足聪明的意大利人!
这就是亚平宁,一段三十分钟的列车旅途,足够在互不认识的氛围中共同演绎一出荒诞的肥皂剧。
………………………………………………………………………………………………………………………………
沿途停靠一个小站,几个身穿铁路制服的中年男女上了车,找了个四人座位坐下来轻松聊天,神情看得出是下班回家的状态。
他们很可能也是回费拉拉的。
是的,费拉拉,我同样在返乡。
返回我的第二精神故乡。
唯一不得而知的,是对我来讲意义深重的费拉拉,在初来乍到、内心一片未知的紫瞳眼里,究竟会成为什么样子。
但愿不会让亲爱的她失望。
http://s4/mw690/001LMVTrzy79N3fMP51d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