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2015-02-14 00:12:48)
标签:

阴差阳错的分别

无泪浸透的禾捆

等不起时间的誓言

三分之一的旋律

找不到名字的公寓

分类: 人在旅途

 

http://s16/mw690/001LMVTrgy6PTcmpTNJ3f&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http://s9/mw690/001LMVTrgy6PTcnhXFSb8&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年代,是凝聚而成的一幅幅面孔,曾经,如此年轻。

 

一九八八年,盛夏,华沙。

 

一对老夫妇,从年轻时候结婚开始算起,到现在,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一天都没有离开过,更没有离开过对方。

 

在邻居眼里,他们就是婚姻不离不弃的神圣典范。

 

直到这盛夏的某一天,男人突然对妻子说,明天中午十二点,我要搭乘楼下汽车站的一辆旅游巴士,离开这个地方一段时间。

 

妻子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不为什么,只是想一个人离开一段时间,没关系,他还会回来的,回来之后,一切和从前没什么两样。

 

女人点点头,什么话也没讲。

 

第二天中午,临近十二点,巴士提前到站,停靠在耶路撒冷大街的路边,等候男人下楼,上车。

 

男人坐电梯到了一层,低垂着头、慢吞吞走出公寓大门,在登上巴士之前的最后一刻,突然停住,转过身子,快步走回公寓。

 

“对不起,我还是离不开妳。”

 

他在心底默默对自己说。

 

当他搭电梯回到家里,却发现妻子并不在。

 

妻子去了哪里呢?

 

妻子此刻正坐在公寓楼下的那辆巴士里。

 

“对不起,我还是离不开你。你去哪里,我就跟着你去哪里。”

 

她在心底默默对自己说。

 

十二点,巴士准时关闭车门。

 

丈夫怎么没来?

 

丈夫去了哪里呢?

 

女人默默摇开车窗,探出头,望向公寓楼自己的住所那一层。

 

她看到家的窗户被打开,丈夫正探出头望向这辆巴士,突然望到了缓缓开走的巴士里、探出头的妻子。

 

原来,当男人搭乘那部电梯上楼回家的同时,女人正搭乘另一部电梯下楼。

 

因为电梯,原本谁都离不开谁的男人和女人,阴差阳错的彼此“分开”了。

 

他们依旧深爱着彼此,可他们的确分开了。

 

人们不禁会问,既然彼此相爱,为什么还会分开呢?

 

如果回答说,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这里面,有许许多多道不尽的缘由。

 

如果这样回答,请相信,这并不完全是藉口,真的不是。

 
http://s9/mw690/001LMVTrgy6PTcnMUZy78&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那含泪播种的人,必含笑获享收成;

  他们边行边哭,出去播种耕耘,

  他们载欣载奔,回来背着禾捆。”  ——《圣咏集》126:5-6

 

 

清晨的华沙,是一生再也看不到的脸庞。

 

“圣十字”公寓阳台,有两只鸽子驻足在栏杆上,静悄悄的,晒着太阳,不时低头啄着,整理自己双翼的羽毛。


http://s1/mw690/001LMVTrgy6PTcoifni90&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http://s8/mw690/001LMVTrgy6PTcoO0N997&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昨晚喝剩下的四支空啤酒瓶,在阳光下映射出琥珀色的圆润光泽。

 

打开窗,寒冷的空气,透着清凉。

 

过了些时候,一只鸽子缓缓飞走,而另一只,还留在那里,独自伫立。

 

它的眼睛被微风吹成一道线,眼皮微微抖动,双眼四周的浅浅绒毛,野草般瑟瑟起舞。

 

面对这阵凉风,它顽强,并且享受着。

 

它不害怕我的靠近,甚至早已觉察到,并且用侧目的余光同样在观察我。

 

观察这一位刚刚经历了告别,然后来到这座城市,打开公寓房门的新住客。

 

告别,鸽子会振翅、低吟、泣血。

 

告别,人,可能只是一个轻轻的拥抱。


http://s15/mw690/001LMVTrgy6PTcpwEfYce&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深夜里,恍惚的面孔带你步入沉睡。

 

失眠而数羊的人,正因为享受过白昼的一切,才会无力面对黑暗,所以他们失眠。

 

快乐与欢愉,永远不等同于充盈与铭记。

 

公寓房间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紧接着,是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

 

鸽子飞走了。

 

明天这个时候,鸽子还会飞回这里吗?

 

明天这个时候,人,还在这里吗?


http://s5/mw690/001LMVTrgy6PTcqjeKg34&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他喜欢听年纪比他大的人讲话,听得津津有味:安静、自然、出神。

 

这是他天生流淌的血液,孤独、沉静。

 

因为他看得出讲话的人,眼神散发出来的光芒。

 

他相信,真实的话,往往只有从回忆中提炼。

 

展望未来的言辞,难免无从辨别真假。


http://s4/mw690/001LMVTrgy6PTcr99jZ23&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华沙,每当冬季快要来临,公寓的灰色楼群就开始渐渐变得阴冷、苍凉,绿草地变得荒芜,落尽树叶的枝杆瑟瑟发抖,只剩下空气,保留住一年四季永恒的凝重。

 

 

第二诫,不可妄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

 

“我对上帝发誓,我们永不分离!”

 

………………………………………………………………………………

 

誓言,往往正是最大的谎言。

 

可我们还是爱听谎言。

 

因为,当我们发觉誓言如同谎言一般可笑的时候,已然过去了匆匆数年。

 

在那个年代,我们宁愿做一个看戏的傻子,而不是一个排戏的编剧。


http://s4/mw690/001LMVTrgy6PTcrDPph23&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少年人的光荣,在于他们的魄力;老年人的荣耀,在于他们的白发。” ——《箴言》20:29

 

 

有时年少,有时老。

 

独来独往,一身月光。

 

换了又换的登机牌,乡愁模样的中转机场。

 

 

临别夜的一封信,已经发送完毕。

 

这封信,从自己所在的城市,发送给几百公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的一个人,然后,飞往九千八百公里之外的异国他乡。

 

选在这个特别时分,原因何在?

 

记得在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其中某一集,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插曲。当然,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完全没有互联网交流的年代,当电视剧播放到“剧终”,你除了等待机缘巧合,再次看到重播,否则再没有其它重温的办法,更不用讲什么搜索到乐曲的名字、出处、以及来历了。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之后,当一切条件都已满足,当自己在无心之间、轻而易举就“遇到”了这首乐曲的全部来历与内容之后,当我怀着特别的感动、完完整整听完一遍,我竟然发现了其中的某些不同。

 

我发现,原来当年的电视剧,仅仅播放了这首插曲的其中一部分,仅仅一小部分。

 

那段动听的旋律,其实只占了三分之一。当动听的部分结束,接下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旋律,诠释着完全不同的情绪状态:诀别之后的惊恐、坚持、继续。

 

从此,这首乐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优美,可我更加热爱她。

 

因为她叫我明白,一首乐曲不能仅仅只有美丽。

 

难以预料的转变,不一定就是不幸,它反而丰富了美丽,这样才不会显得单薄。


http://s12/mw690/001LMVTrgy6PTcsmuJZ6b&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陪伴着我的乡愁告诉我:不要在原地悲戚无助,飞吧,飞到陌生的城市,隔空的关怀不再因天各一方而充满误解,连道别都显得那么潇洒,连离别都显得那么温情,这一切,只因为比以前“更加遥远”。

 

 

温暖的乐声结束,飞机遇到气流,巨大的颠簸,好似战场炮火声中的匍匐。

 

 

“世人的岁月与青草无异,

又像田野的花,茂盛一时,

只要轻风吹过,他就不复存在,

没有人认得出他原有的所在。”    ——《圣咏集》103:15-16


http://s15/mw690/001LMVTrgy6PTcsYrboce&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只有在午夜的航班客舱里,当飞机拔地而起的一瞬,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告别。

 

曾经难以忘怀的一幅幅面孔,突然变得简单、平凡而亲切。

 

因为你这个时候已经告别了所有的一切。

 

每一个曾经告别的客体,也就显得没那么鲜明。

 

在这一刻,你会突然想起:当初告别的时候,怎么就少了一个拥抱。

 

 

告别,之所以不再难过,并非冷漠的缘故。

 

而是,告别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在不懂得告别的时候,感觉告别如同仪式般潇洒,满是流金的回忆。直到真的这么做了,才发现告别,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

 

在选择了告别之后,有人彻底遗忘,有人耿耿于怀。

 

 

飞机恢复到平稳的飞行中,乘客得以陆续安睡。

 

或许梦里的画面,才是最纯粹的现实。而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http://s10/mw690/001LMVTrgy6PTctEk6519&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到华沙的时节只是初秋,不过从肖邦机场去往市区,一路上遍地黄叶,道路两旁的一棵棵老树,被冷风漆成凝重的金色,任何一段吹拉弹唱的音乐都配不上此时宁静的气氛,除了教堂望弥撒时,神圣的咏叹调。

 

而对我自己来讲,没有比这幅画面更配得上告别情绪的了。

 

只不过,自从走出肖邦机场,拉生意的计程车司机就开始对我喋喋不休,连告别,都“不得不”被自己忘得一干二净。

 

华沙不可能是一扇等待开启的门。

 

华沙曾经是雷雨夜被吹开、又被吹回来的窗。

 

华沙刚刚是天空中隆隆的飞机声下、小城里无心睡眠的寂静心灵。

 

华沙,现在,仅仅只是前方的旅店。

 

没错,找到旅店,才能继续下去。

 

就这么简单,这和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生存的支撑,是同一个道理。

 

“以色列出走,埃及人无不欢愉,

因为那实在叫他们战兢恐惧。

……………………………………………………

他引百姓欢乐地离去,

他率领选民欣然出走。

给他们划分了异民的领土,

使他们占领了外人的财富,

为叫他们遵行他的诫命,

恪守他的命令。

亚肋路亚。”    ——《圣咏集》105:38、43-45


http://s9/mw690/001LMVTrgy6PTcueJT238&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预订好的“圣十字”公寓,怎么也找不到。

 

从中央区一直走到斯洛德米斯切区,哪里有公寓招牌的影子?

 

目力所及的华沙街头,到处都是施工现场,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慢吞吞的你来我往。

 

这是一座工地一样的城市。

 

路边停着一辆计程车,司机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看到我一步步走向他,他目光中流露出欣喜,以为生意来了,结果自然是一盆冷水,我只是请他帮忙,看看公寓预订单上的波兰语名字。

 

老司机皱着眉头,努力看着公寓名字,然后摇摇头,接着看了看地址,告诉我向前走,走到下一个路口,然后右转,公寓“或许”就在那边。

 

硬着头皮走到了那里,还是找不到,只好求助路边的交通警察,结果指向了这条街相反的另一边。

 

又走到另一边,走进一座会展中心,前台的服务生又指向了方才老司机的方向。

 

就这样,我迷失在了这座工地一般的城市。

 

直到…………………………

 

“斯维托什捷斯卡大街35号”,地址上明明写着35号,我此刻就站在这条大街的“35”号码牌下面,可是公寓在哪里呢?

 

华沙人用冷漠的面孔隐藏起用沉默方式表达的热情,正如这座四处都在建设的城市中、肃穆的空气完全覆盖了施工的嘈杂一样。

 

彻底“无语”过后,我走进“35”号台阶上的门洞里,里面是一片阴暗的开阔地。

 

这片开阔地,左手边有一家卖手机的小店铺,右边是一栋高楼的阴暗背部,正前方一个小赌场,手机店门口坐着两个摆地摊的中年男人,衣着寒酸。

 

这时候手机店里走出一个小伙子,我只好求助他,这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

 

他看着预订单,止不住的摇头,用英语念叨着“奇怪,太奇怪了”。

 

明明就是这个地方,就是找不到公寓的牌子。

 

摆地摊的男人突然冲我喊:“Hotel!”,同时手指向右手边那栋高楼一层的矮小门口。

 

热心的小伙子陪我一起走进小门,里面是个狭窄的过道,过道左边有个前台,一位容貌特征很典型的波兰大婶坐在里面,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正在慢悠悠摆弄着手中的报纸。

 

她的镜框固定在鼻梁的底端,所以镜片与眼睛形成半抛物线形状的空隙。

 

小伙子充当起英语和波兰语之间的翻译,拿着我手中的订单,开始询问不懂英语的大婶。

 

我默默站在旁边,看着小伙子与大婶用波兰语你一句我一句,时而摇头,时而点头。

 

谈话完毕,小伙子对我说,公寓就是这里,但情况比较复杂,叫我直接打电话联系公寓的负责人。

 

我更糊涂了,连连摇头,心想,这位大婶难道不是公寓的前台负责人?

 

对于波兰人工作效率的缓慢低下,我早有所耳闻,不过面临这样的多番周折,还是万万没有料到。

 

小伙子见我一头雾水,便拿出自己的手机,拨通了订单上的联系电话,先是用波兰语和对方说了几句,然后把电话交给我。

 

我接过电话,听到是个年轻女人的声音,只好硬着头皮在慌乱中简略说了一下情况,只听她说:“好的,好的,请直接去11层的1103房间,是的,11层的1103房间,我半小时以后到!”

 

关掉电话,大婶抬起镜框里松弛的眼皮,冲我诡秘的一笑。

 

我向小伙子道谢,真的是靠他的帮助,否则,我永远找不到这家公寓。

 

然后,直接按电梯,上到11层,找到1103房间,发现门是开着的,走进去,第一眼就看到客厅中央的玻璃面桌子上,赫然放着一串钥匙。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完全明白,原来这栋楼有很多家商户,其中有几层属于这家公寓,所以,根本没有“圣十字”的招牌,更不用说什么酒店前台。

 

四十分钟过后,老式门铃响起。

 

“房东”玛瑞恩姗姗来迟。

 

她身穿一件棕红色皮子大衣,黑色腰带严谨的系在腰间,一头棕色长发随性盘起,笑声爽朗,宽大的嘴角露出一口健康的白色牙齿。

 

“华沙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她笑着对我说。

 

“是的,我想应该很美,只不过‘圣十字’的招牌更美,因为它太难找到了!”我耸耸肩,只好这样回答她。

 

玛瑞恩回以更开怀的大笑。

 

她为我介绍了公寓房间的一切所需所用,然后招招手向我告别,另外提醒我,离开时候,记得把房间钥匙直接放到一层左手边最里面的钥匙箱里,就可以了。

 

 

也好,也好,这段糟糕的际遇,足够洗刷掉那些原本就简单到毫无意义、却脱身不得的纠缠。


http://s7/mw690/001LMVTrgy6PTcvduEC96&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年老的男人,独自乘坐火车,来到另一座城市。

 

这座城市,曾经带给他匆匆几日的最美好时光,在他最成熟、并且尚未老去的年龄。

 

这座城市,生活着年老的女人。

 

男人与女人相见了,他们都老了。

 

正因为他们都老了,所以他们不再错过。

 

他们找到那一家当地小有名气的酒楼,坐在顶层靠近木质楼梯的位置,女人为男人倒上满满一杯啤酒,男人一边浅浅酌着,一边望向对面的女人。

 

在他眼里,女人的脸庞,就如同一幅假面,和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假面,光阴积攒起女人厚厚的粉底,静静等待泪水夺眶而出的那一刻,被戳穿。

 

………………………………………………………………………………………………………

 

 

第二天早晨,圣十字公寓。

 

人,不在这里了。

 

鸽子,也没有飞回来。


http://s6/mw690/001LMVTrgy6PTcvXun3e5&690遗书,告别的年代" TITLE="蓝色十诫(二) 遗书,告别的年代"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