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明山,秋的别馆

(2012-07-13 12:13:39)
标签:

阳明山

竹子湖

淡水

渔人码头

旅行

分类: 人在旅途

http://s4/middle/60b212a1h7a116ebafda3&690

 

“你们好没?我是小李”。

 

在纵贯线台北首演的舞台上,李宗盛笑着调侃自己。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那些民谣青年们,如今都已经开公司做生意转行了吧?

 

因为不复存在,才开始懂得去缅怀。

 

在台北故宫,搭接驳车回捷运剑潭站,整个一辆大巴士,一路上只有我和司机阿伯两个人。相反,旅游团队的巴士却一辆挨着一辆在排队,准备上车的游人挤来挤去围得水泄不通。


http://s12/middle/60b212a1hc4ae53b82d1b&690


http://s16/middle/60b212a1hc4ae540ece3f&690

 

天空越来越阴沉,随时都会下雨。

 

经过士林官邸后,回到亲切、拥挤的街道。

 

隔着车窗玻璃,我随意拍一些街道上具有生命力的平凡事物:路边的广告牌,等候信号灯的摩托车,街心公园,民宅外的天主教会……


http://s7/middle/60b212a1hc4ae549c21b6&690

 

司机阿伯告诉我,不用非要回到剑潭站换车去阳明山的,不过我担心中途转车会出差错,稳妥起见还是决定回剑潭好了。

 

阳明山,是的,阳明山。

 

关于阳明山的记忆,是那首叫做《秋的别馆》的单曲,是那一年周华健的那张新专辑《一起吃苦的幸福》,是九年前属于自己的那个特别的炎热夏季。

 

九年前,年少时难以承受的孤独与落寞,无法释怀的狂躁与盲从,尝试着学会彻底忘记,是这首歌的旋律,陪我挺过了那个夏天。

 

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身在阳明山,在秋的别馆,去呼吸另一种不一样的空气?

 

时间,无法停留,却终究会解答疑问。

 

或许,秋的别馆早已不在,除了对青春的缅怀,再无其他。

 

但我还是要去,一定要去到那个地方,经历一段属于那个地方的完全真实却又截然不同的经历,也只有这样做,青春,才可以变得清晰;青春,才值得去缅怀;青春,才称得上青春。

 

巴士行驶在盘山路上,去往终点站阳明山大概有三十分钟的路程,我和越南小伙子小阮一起坐在最后一排。

 

小阮的国语讲得很好,他说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学习。昨天晚上他和几个越南朋友聚会,喝了很多台湾高粱酒,结果酩酊大醉,一直睡到天亮,在巴士上还是抬不起眼皮,一幅打不起精神的恍惚模样。不过这小子一听我说起德国各种各样的啤酒,眼睛不禁又开始发亮。

 

过了山仔后的文化大学,阳明山很快就到了。

 

冷风、细雨、冬日清新的空气、寥寥的行人。哪里还有什么深秋的影子?


http://s3/middle/60b212a1hc4ae55103a42&690


http://s7/middle/60b212a1hc4ae56130526&690

 

走了一段寂静的山间步道,再折回来,过了一扇很高很大、古色古香却略显破旧的门,我想应该算是进入阳明山公园了。向右转弯后继续走,经过一个小型瀑布,公园的风景开始陆续出现:眼前的绿树、栈桥下的溪水、右侧山坡上一颗盛开的桃花树。只不过冬天的风景哪怕是在零上气温的台北也同样少了春天的生气。有步道可以走上山坡,不过我没有上去,走过这片清幽的“秘境”后,是一座小型广场,广场正中间的地标就是著名的阳明山花钟了。

 

过了花钟,我和小阮与台北的丽雪姐碰头,她打算带我们去附近的竹子湖逛逛。

 

丽雪姐是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国语发音里夹带些闽南话的乡土味道,总是干劲十足很活跃的精神风貌,她一直嘟嘟囔囔劝我今天不要再去淡水了,淡水是要花时间慢慢逛的,今天天气又不好,还不如多在竹子湖走走。我笑着告诉她,自己在台湾的时间实在太短,也只好这样了。

 

丽雪姐一直对我执意要来到阳明山的缘由感到好奇,哪怕她很理解我这种为了音乐来寻访故事所在地的主题旅行方式。我没告诉她为什么,即使说了,她也不会明白的。

 

距离不会成为理解的阻碍,如果是,也完完全全只是人们的借口罢了。时间,反倒有可能。

 

在堆满落叶的车站等了很久,我们终于搭上了去竹子湖的小巴士。

 

在车上,丽雪姐一直在问我有没有看最近的电影,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摇摇头,告诉她还没来得及看,接着用自嘲的语气告诉她,自己看过并且一直喜欢的台湾电影,还是那几部老掉牙的作品,比如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有侯孝贤的《悲情城市》。

 

反倒是坐在前排的阿姨听了这几部老电影的名字后,带着笑意回头望了我一眼。

 

车子左晃右晃飞驰在阳明山间青翠的道路上,我的情绪也随着那些老歌的闪回式前奏摆荡在“那一年”与“这一刻”之间。

 

笑容与叹息,遗忘与想起,在时间的旅程中原来这么微不足道。

 

竹子湖的车站在一座石桥边,车子就停靠在一小块四四方方、有顶棚遮雨的水泥地旁边。

 

走过这座小桥,看到桥下漂着花瓣的潺潺流水,哪里像是在冬天?

 

可是,浓雾的触摸,冷雨的敲打,却又不断支撑着我微微颤抖的身体低声在自问:等到春天,这个地方会是什么样子?

 

走在一段很长很长的栈桥上,步道下流淌着潺潺细水,路两边台湾乡村的风景尽现:远处是雾蒙蒙的青山,近处是尚未到季开放的海芋花田。我们三个人绕开步道上徐行的人群,走到了靠农家很近的“偏僻”地方。


http://s3/middle/60b212a1hc4ae56a33cd2&690


http://s7/middle/60b212a1h7a116f1e64f6&690

 

多年以前为什么无法前来?现在为什么很快就要离开?

 

为什么是在冷雨的冬天,而不是在褪色的秋凉?

 

花房姑娘细心摆放着海芋,卖水果的热情小哥让我们一定尝一尝他家的芭乐。

 

在一家生意很好的餐馆,我们三个人围炉畅谈。丽雪姐为我和小阮点了很多当地风味小吃,什么“过山猫”野菜,什么凤梨土锅鸡,什么黄金豆腐……还从自己包包里拿出零食给我们吃。

 

我们聊了很久很久,聊台北,聊越南,聊北京,聊旅行,聊各自的生活与未来。这次相聚永远被定格在了这一刻的这个地方。

 

可是聚散终有时。小阮还要在这里等他几个朋友,我们和他道别,我用力拍了拍他肩膀。

 

我们都清楚,以后很难再见面了。

 

丽雪姐有事要回台北,而我要去淡水,我们一起搭巴士到捷运站。

 

重新回到安静的时间里,在尚未离开阳明山之际,那首老歌《秋的别馆》重新回来。

 

“关上窗隔绝外界纷纷扰攘
静下心听见爱随时间流淌
已是秋凉 人去远方
是或非再不用伪装躲藏
那时你直视着我炽热目光
世界不过是咫尺见方
多少次相拥恨不能见一丝希望
告诉自己就荒唐这一场

往日温存只留下苦涩难尝 但也已无伤
现在的你会枕在谁的胸膛 共看星光

有多久不再对谁敞开心房
这些年岁月划过牵你的手掌
温柔脸庞 寂静长廊
记忆中相识的最初模样
那时你直视着我炽热目光
世界不过是咫尺见方
多少次相拥恨不能见一丝希望
告诉自己就荒唐这一场


往日温存只留下苦涩难尝 但也已无伤
现在的你会枕在谁的胸膛 共看星光

我红了眼眶等待天亮 在秋的别馆把记忆封了箱
不再想

往日温存只留下苦涩难尝 但也已无伤
现在的你会枕在谁的胸膛 共看星光”

 

在这个时候,我甚至忘记了自己来这个地方的原因。

 

“为什么”,真的那么重要?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阳明山:冬雨、长廊、步道、花钟、海芋、两个知己。

 

只有这首歌曲的旋律,心中不再回荡。

 

忘记与笑,并不一定会升华,反而可能抵不上此刻疲倦的困意。

 

经过新北投,北投很快就到了。

 

丽雪姐的目的地是和我相反的方向,我送她到去往台北的车站月台。很快列车就来了,她微笑着、半侧着身子、一边向我微微鞠躬、一边幅度很小的挥了挥手,用特有的台湾腔说了声“拜拜!”

 

车门关闭,列车开动。直到这个时候,我还是站在原地,目送着列车渐渐远去。

 

直到列车消失在眼前,划向台北的天际。

 

空荡荡的月台,在列车刚刚离开后总会短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之后,同样总会很快,风景却已不再。

 

珍重,回归到独自一人,前方,新的故事……

 

捷运红线:忠义、官渡、…… 过了红树林, 终点站淡水到了。

 

匆匆一瞥淡水站的红砖建筑,然后直奔站前广场,寻找去渔人码头的公车。

 

红毛城、淡江中学、真理大学……一直到渔人码头。

 

华灯初上,掩盖了白日或许轻易可见的悲伤。海风、彩色渔船、宵夜,这里开始进入欢乐时光。


http://s13/middle/60b212a1hc4ae57bdcaac&690

 

我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找到故事。

 

被雨水打湿的木栈道上,泛着金黄光芒的路灯点缀着深蓝色天空,右手边下面餐厅和酒吧传来忙碌的声音,左手边,一艘渔船正在辽阔却模糊的海面上缓缓前行。


http://s11/middle/60b212a1hc4ae58ac00aa&690

 


http://s2/middle/60b212a1hc4ae592f4e71&690

 

一只大狗悠闲走过来,懒得去理会这些在情人桥上走来走去的“无聊”路人。


http://s14/middle/60b212a1hc4ae59b88dbd&690

“阿給鱼丸”的生意好得不行,味道却没带来什么惊喜。

 

在离开之前的最后一刻,尤雅的台语歌声在耳边回荡,等无人,虽然不是什么憨人,等待的或许只是“空等”。

 

从渔人码头回到捷运站的途中,天已经完全黑了,淡水街头灯光稀疏,看不到居民楼群,看不到海,没有了码头的喧闹,只有打烊的临街商铺五彩斑斓的广告牌点缀着黑暗的空气,就和刚来台北时所看到的一样,甚至比台北的街道更窄一些,视觉上的纵向延伸更远一些。

 

路况有些小堵,车流缓慢在行进,直视着前方鳞次栉比五光十色的层次,我仿佛置身于二十年前电视剧中拥堵的傍晚街头。

 

这像是一场时间的旅行,我居然开始享受塞车的进程。

 

淡水车站,夜晚的红砖楼散发出暗红色的光晕,给人一种怀旧的粗糙质感。

 

红线列车一直在露天环境下行驶,沿途缤纷的夜色一览无余。我坐在车里,静静聆听关于台北的城市乐曲,把目光转向车窗,凝视着不断更替却如同永恒的霓虹灯光。突然,下一首歌的前奏,把我带回到现在,动听的城市节奏,忽远忽近,时隐时现,变换如一双妙手,令失恋后的心灵被轻柔抚摸,令孤独的旅人看到那幕亦幻亦真“水晶球”般的场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川流不息的黄色计程车与喧闹的摩托车流交错,撑着雨伞、身穿白色风衣、留着波浪长发的女孩笑意盈盈飘然走过。

 

这前奏的曼妙旋律,只属于台北这个地方。唯一的前奏,唯一的城市。

 

士林夜市人潮汹涌的“壮丽”景象令人头晕,只尝了一串猪血糕,我就匆匆逃离。

 

漫步在台北街头,总算获得了一丝宁静。

 

走在我前面的爷孙俩人手拉着手,小孩子突然忍不住挣脱爷爷的手,跑过去看热闹。

 

孩子回到大人身边的轻喊,内心最深处被触动的半个节拍的声响,幸福的疲倦发出的轻叹,泪水不经意夺眶的惊讶。

 

我仍然走在故事当中。

 

哪怕这个故事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不见主题更没什么中心意义,只有我眼中时光倒转回到从前的街,还有天空底下一路漫步而来的自己。

 

台北的天空,在夜晚一定是黑色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