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孔子《雍也》文质彬彬的启示

(2025-09-18 15:07:02)
标签:

《论语》

阅读

笔记

杂谈

分类: 读书札记
读孔子《雍也》文质彬彬的启示


     《论语  雍也》记载孔子这样一段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大意是: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在这里,孔子所说的“文”,即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而“质”则是指内在的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说到底,“文”与“质”的关系,即是“礼”与“仁”的关系。它体现了孔子推崇的“君子”的理想人格,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的这段话的作用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其一,它是衡量与评价统治者德行与执政能力的政治标准。
    其二,它可以用来衡量与评价一个人的个人修养。“质”指人的品质,“文”指文化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则是说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合实际。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本真。
    其三,推及到文学作品领域,无论什么体裁,无论什么内容,文学作品都要兼顾思想内涵与文采两个方面。内涵是正能量,而缺乏写作的基本常识,也会削弱作品的作用。相反,作品文字华丽,文采耀眼,内容却是华而不实,无病呻吟,闭门造车,夜郎自大,孤芳自赏,充满负能量,作品很可能流于虚饰浮夸,或成为败笔。所以,好的作品应当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因此,孔子的“文质彬彬”主张可以给现代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2025-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