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杂志社向我约稿,于是乎,找篇记忆中的江南吧。
去乌镇,当然听推荐去西栅啦,因为那是新开放的景点,据说人很少,那么,也许适合我。
游客服务中心外表是江南特色建筑,里面却如同星级酒店一般豪华。
晚上六点之后,卖夜间门票,40元,比较便宜。白天要120元,那么当然要买经济的啦。
京杭大运河边的乌镇西栅,其实是由几个独立的岛构成的,那么进入西栅的景区,走路是不行的,必须坐船。

进入西栅,人很少,让人感觉到难得的清静。水岸边的晒台,只有风吹着幔布悠悠摇晃。 |

西栅据说有石桥72座,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走没有多远,肯定能碰上一座石桥。 |

初春,江南古镇最多的植物——樟树。
叶片开始泛红。 |

安静,真的很安静。早春二月,河边和弄堂不时有些风吹来,感觉稍微有点儿凉。走了很久,发现整个水乡,原来是没有居民的。
居然没有居民。
竟然没有居民。
只有游客和为游客服务的客栈餐厅商店有营业人员。
虽说,我进入景区,最怕人头攒动,可是如果水乡这样的人文景观没有居民,岂不是也有那么一点不对劲?临河的窗口基本都是关闭的,民居大门紧闭,从门缝往里面看,是空的。
没有居民的缘故,小镇的石板路异常干净。一座座曾经生活过居民的房屋如同模型散布在河道旁。 |

小镇北边,靠近大运河的地方,是地图上面的湿地。沪语应该叫烂污地吧。

顺着弄堂随便走吧。路边的商铺不多,墙壁雪白,里面用原木桐油做的家具崭新发亮。餐桌都是蓝色印花布,一切都很符合印象中的江南水乡。跟文学作品的描写一摸一样。 |
偶尔,石桥上有游客走过。

天色式微。
石板路的小街,弯曲延伸。两边是密集的民居、祠堂、牌坊、商店、邮局。所有建筑都经过了精美的修复,使用的也是原始的石、木、砖雕等材料。
只是,没有居民的小镇,似乎是失去了灵魂。投资十多亿元开发,迁走了居民之后,统一由旅游公司进行管理。很多的民居变成了客栈,编好号码,统一归属“民宿”宾馆。一个前台接待客人。这样,统一管理,垄断经营,似乎可以迅速收回投资。
只是,个人感觉,没有居民的江南水乡,只剩下一个躯壳了。 |

按照王尔德主义,这座空的小镇,一尘不染,唯美。
入夜,专业设计的灯光系统,把小镇弄成一个很有情调的场所。 |


小桥流水人家,桨声灯影,专注于这些唯美的景色,却是让人流连。 |

梁明太子读书处、矛盾故居、当园、文昌阁、石佛寺、余留钱币馆、档铺、林家铺子、酒肆、作坊。。。。。。有历史的地方,在这个典型的水乡,比比皆是。 |

去找个青年旅馆。叙昌酱园就在路上。可是,天色太黑,什么也没有看到,我们还是专心拍摄夜景比较好。
可惜青年旅馆要400多元一个房间,比我在美国、欧洲的同样旅馆还贵。令人惊叹祖国货币购买能力之低下。


走累了,也饿了。要找个地方休息吃饭。可是,街上不多的几家餐厅,都没有空余的桌子了。
找到刚才看中的一家岸边,要求加一张桌子。老板说旅游公司规定每家餐厅的桌子的数量,不能违反的。除非是喝茶就可以加。
沿着小街往回走,差不多走到头,找到一家临河的餐厅,虽然不是露天,也将就了。 |

清炒马兰头,焖笋、红烧鱼。都是江南特色,寻常的农家家常菜。 |
对面河边,有人放了很多河灯,待价而沽。

吹着小风,慢悠悠吃完这顿饭。继续在水巷周边溜达。
刚才吃饭的地方,桌上的家伙事儿还没有收拾。 |

卖荷花灯的今晚大概是没啥生意,准备收拾东西下班了。 |

从桥上走过,枕水江南夜,还是那么美。
到“民宿”去找宾馆房间。打完折,500多元一个房间。
原来所谓的民宿,所谓的枕水要付出如此昂贵的代价。而且,由于垄断,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提供住宿。这个价格跟上海市内服务业差不多,属于一剑封喉,适合败家人士使用。所谓江南水乡的梦,要靠银子堆砌出来。
沿着据说每块青石板都有历史的,但是明显是新铺的石板路,终于,我还是走出了这个水乡。到了镇上,唯一的,性能价格比很低的乌镇宾馆,也比里面合算多了。即使第二天再买门票进去,也合算。
也是。
人工营造的影视城般的旅游点,巨额的投资,一切都十分惬意,一切都十分刻意。精心而刻意地设计出那温柔的梦乡,等着大家心甘情愿地扔出银子,皆大欢喜地离开。工业化生产式的旅游开发,力量很大。

当然,大家都会喜欢这样的景致和这样的宁静,可是,我也只不过是一个过客,放松一下自己的心境而已。真的住下来了,恐怕也无法复制很久很久以前的那种生活和情趣。如果说这些人造的东西,还需要如此昂贵的代价,那么,我情愿选择离开。
乌镇,也就是一个短暂的枕水江南梦而已。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