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功利化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创新”主流

(2010-12-10 14:02:22)
标签:

中国互联网

功利化

模仿

杂谈

  网民数量从几十万到4亿多,中国互联网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10多年过去了,高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却遭遇了“失去创新力”的隐忧。

  互联网的颠覆性在于,传统公司一旦壮大,你就很难去挑战他,而互联网则不一样,在大洋彼岸,Facebook和Twitter的出现,能够让Google寝食不安。在国际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中国互联网界发生了什么?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却仍然维系着10多年不变的市场版图——三大(百度、腾讯、淘宝)三小(新浪、网易、搜狐)格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领域看上去依然热闹风光,即时通讯、搜索、电子商务、新闻、游戏、SNS、团购等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出场,许多新兴企业都希望借着了互联网强势东风,追赶和超越这些巨头,但最终能留下的却是凤毛麟角。

  机会很多,但无法抓住,创业者们好像都是在红海中挣扎:一出生就面临数十家的同行高度同质竞争。一个流行产品、一个热门应用出来后,大家就会一哄而上,展开同质化的竞争。社交网站刚火爆时,各家网站都在“偷菜”,微博出现之后,各家网站又都纷纷打出了微博牌,相似的应用界面让网民们很无语。可以说,功利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目前的“创新”主流。而模仿正是这种功利化的体现之一。因为创新常常要面临很大的风险,模仿即可避免风险,成本又最低。

  中国互联网界,模仿这个词,着实让人褒贬不一。过去十年里,全球互联网的中心在美国,全球互联网一直被美国主导,中国互联网始终处于跟随地位,学习、模仿成功者的技术、商业模式。几乎国外所有成功的模式在中国都能找到相应的成功模板,腾讯、百度、淘宝、阿里等先后在自己的领域打败了国外的“师傅”,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佼佼者。

  现在,中国互联网现已从早期的模仿到不断突破、创造自我,并且中国互联网的创新也正向海外市场渗透。这时,我们更希望这些巨头们同样能够模仿到人家的价值观,以及对创业者的态度。在美国,当大的互联网公司看好某些处于创业期的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商业模式或是创意,常会采取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则越来越倾向于另一条路径——自己组建团队然后跟随、模仿这一业务,并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地位进行推广。

  这种情况下,让真正的创业者如何与巨头竞争呢?他们缺乏持续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开心网总裁程炳皓认为:“在早期,中国的互联网氛围和从业者都更加纯朴,而现在,越来越功利化和商业化了”。心态的变化,功利主义的盛行日益成为创新的障碍。

  对于教育界的功利化,温总理曾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一些大学功利化,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的功利性必然会影响到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身上,他们也会越来越急功近利,越来越浮躁。

  事实上,与1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互联网所面临的创新外部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市场规模、网民数量、技术人才储备和资金储备,使互联网企业面临着全球领先机遇。我们希望中国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尤其是巨头们,打破这种功利化,让更多怀揣梦想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能够像张朝阳、丁磊、马云、李彦宏他们一样,为了理想和未来,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