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挖角”战的最大赢家——角

(2011-04-07 17:00:59)
标签:

硅谷

谷歌

竞争对手

人才

杂谈

  

  “挖角”现象在IT企业间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不能简单地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市场竞争必然产生的现象,也是企业获取人才的常用方法。举个例子,苹果从2009年中到2010年底,一年半的时间就从BlackBerry制造商RIM手里挖到了5位企业销售人才来开辟企业市场。

  几个月前,硅谷的大佬们刚对美国司法部做出了一个妥协:不再对公司员工使用“不准跳槽到竞争对手”的“竞业条款”。这意味着,包括苹果、谷歌、英特尔、Adobe在内的多个高科技公司,今后将可以继续相互“挖角”。

  “挖”说明老板得花点气力,“角”说明被挖者得有那么点价值。对于“角”来讲,如果被挖成功,那应该称之为“跳槽”。被挖企业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防止自己的核心员工被挖走。今天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消息将“角”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骇人的高度。

  今年早些时候,Twitter曾经向谷歌的两名重要产品开发人员Sundar Pichai和Neal Mohan抛出橄榄枝,希望其出任Twitter产品开发总监,为了挽留他们,谷歌为二人授予1.5亿美元股票,以防止他们跳槽,而他们二人最终也接受了谷歌的条件。

  通常而言,只有企业创始人这样级别的人才能获得如此高的股票额度,而且通常是在IPO时,这次谷歌大手笔的给二位中层技术管理人员实属史无前例了。

  更有趣的事是,这篇文章还透露至少在一起案例中,员工尚未告知被Twitter挖角一事,谷歌就给出了高价挽留的条件。看来,谷歌不仅是一家互联网搜索引擎巨头,还拥有着FBI一样的品质!据说,他们此前专门成立了一个应对挖角事件的快速相应部门,有时可以在一夜之间做出反应。

  透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中、低层人员来讲,绝大多数人才被挖走最直接的原因是薪酬,我们强调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但面对两、三倍的价码,你怎么强调公司文化、发展空间作用都不大。

  为了避免“角”被挖,企业也在各尽奇招,曾有家企业,得知竞争对手某日大规模招聘,就组织公司骨干在那日了外旅游,并下了一道"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的死命令。

  竞争对手之间对人才的争夺,早已从暗抢变成了明争,每年三、四月份的到来,企业都会迎来一波明显的离职潮,企业大佬所面临的“挖角压力”也越发增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