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博突发事件杂谈 |
日本地震了,可我们不是从传统媒体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是微博。
我们知道,日本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虽然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好,但9级的强震,还是让他们的通讯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失去了通讯的日本,取得和各方面联系的主要方式这几天大多都是通过微博和社交平台。
微博的及时性毋庸置疑。地震发生后,微博除了及时传播地震信息以外,也成为了地震寻亲、网友报平安保持联络的强大平台。据悉,许多旅居海外的日本人也是借助Twitter等新媒体了解灾情的最新动态,与家人取得联系。
就连日本参议院议员、日本改革新党主席荒井广幸都开通了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2022523063/3z4CYyBN5E),一天之内其粉丝数已超过1.8万。截至我发这篇BLOG时,荒井广幸已连续发布了20多条微博。微博这一平台的互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此外,微博信息传播的立体化也使人们更容易全方位了解到事实。官方数据显示,日本地震发生后的4个小时内,新浪微博上发布日本地震相关的微博近450万条,其中在日本的微博用户发出了30万条。这些信息,或许只记载了某一时刻的心情,某一个场景或某人的一句话,但博友们或许会根据这些微小的信息完成对某个重要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这些各个微量报道就能够积小胜成大胜。
博友即可是信息接收者,更可是信息传播者,而且这种传播力是以十倍、百倍的量级增长的,这也成就了微博的病毒式传播。而也正是这种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微博的信息是在圈子里传播,相互间的信任度高,一个人的微博被FANS转发,再被FANS的FANS转发,舆论导向作用自然而显。
桌面、浏览器、手机、PDA都是微博的传播阵地,信息发布门槛低,方便快捷,在突发事件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及时性,公开性,高转发率超越了任何媒介形态。人们也对它在突发事件或危机时刻寄予了更多期望。现在,140字的微博早已从名人、明星专属到现在的草根秀场,现在两会期间最热门的“微博问政”能够随意表达、即时互动,快跟上它的脚步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