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午休在北大食堂吃饭,对面坐着一个女士端庄的拿着自己的餐具用餐:公共食堂,自己的餐具,喝汤食饭一板一眼,一粒米一口汤逐一送进口中,我在食堂吃了这么久,从来没有人那么吸引我的注意,心中也有很多的联系,我感觉自己为何如此被她“吸引”,是因为她的行为让我浑身拘谨和紧张,似乎我自己都不能放松吃饭了,由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这位女士的行为在我脑中出现了强迫症,控制,贪婪的一连串想象,她越是控制,我愈能感受到她的贪婪和疯狂,让我今天想说说心理病理的贪:
从心理疾病的角度看,所谓的贪是不本真、不真诚,即对于该有的损失和危险采取一种不接纳、不承认的态度,只想得到益处却不肯承受选择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失;贪是指行为选择时,想要好处,同时却不想要这个选择必然导致的坏处。比如,选择毕业工作时,想要挣钱多的职业,又想要离家近的职业;考试时要想考第一又想身体舒适;找对象时又想找有钱的又想找好看的;选择发言时又想出人头地,又害怕表现不好丢面子。这种吃着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态度和行为选择才是真正心理病理学意义上的贪。这种不切实际的、不承认不完美的完美主义才是真正的贪。它不是执着,而是矛盾和焦虑,是对损失的担忧和对这种担忧的固执意向。其本质是痛苦与焦虑。
这个心理病理学的贪的实质是缺少勇气,只想承担选择的好处,而不敢承担选择的坏处,可天下哪有全是好处而没有一点儿坏处的选择呢?很少有。甚至是纯粹的好事,如有人请我们吃自助餐,也会涉及选择的好坏混合:当我们选择吃鱼,就意味着我们不会吃很多的肉;如果选择喝酒就意味着我们不能选择吃美味,因为我们的胃着实有限。当一个对损失易感的贪婪者来到自助餐厅后可能会产生冲突与焦虑,选择某一个食品,意味着失去了另一美味,所以他一直紧张、失措,心里不停地算计着、徘徊着,一顿美味变成了心灵的折磨,原本的享受成为心理冲突和煎熬的炼狱。
心理病理意义的贪还指对利益的关注与不能超越,当纠缠于损失时,就无法满足需要,这时,我们就赋予利益更多的心理能量,总是算计着利益的得失,即患得患失,给旁人的印象是这个人总是算计来算计去的,每天总是在小事情上想来想去,不想大事。殊不知是他在需要面前因为冲突变得无效,需要的困扰无法解决,所以才算计利益。如果他快速有效地选择,努力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就会有效地实现需要,而实现了的需要就不会带来算计,不会耗费人的注意能量。
所以,心理病理学意义上的贪与过高的理想自我无关,与害怕损失和失败的焦虑有关,是对达不到标准的焦虑,是选择的困难使人们痛苦。真正的贪与不愿意放弃任何损失有关。这也让我想到女人经常说自己的老公控制欲强,不知道怎么与高控制的爱人相处,也许今天的文字能带给大家一点思路。
强迫症 关注 婚姻关系中个人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010-82623416/ 3417/ 0591/ 0592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是聘请北京大学、北师大心理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众多心理专家共同打造的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