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被压抑的东西,长大后肯定一直在影响我们
(2011-11-09 10:29:36)
标签:
情感 |
分类: 家庭心理咨询 |
■
比如说,孩子在成长的某些阶段需要通过幻想(比如想象自己、自己的父母很强大)来强化内心良好的自我感觉;还需要在游戏中发展和他人相处的能力,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如果让孩子过早地将这些东西放弃或者封存起来,他/她内心的成长就无法展开。
■
中国传统主张的儿童教育,从出生到三四岁这个阶段大多是空缺。教育的方式比较注重认知和理性,相对忽视孩子内心的情感。像《颜氏家训》这类书,都是教育孩子怎样适应父母、顺从父母,甚至是如何迎合父母。现代心理学认为,这个阶段对孩子心理发育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孩子首先需要的是父母与他们的情感交流,感受到爱与关注,才能逐渐发展出一种共情的能力——可以去爱别人、关注别人,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如果像传统中那样过分强调孩子懂事、老成,在成长早期就过度置入各种观念,忽视孩子对爱和亲密情感的需要,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心理的成长。
■
我们的成年状态与儿童状态,这两种状态是交替的。正是这种交替,让我们有可能校正内心与现实不协调的部分,促进我们心理的发展。
一个成熟的人具有很好的现实感——进入内在儿童那个部分时可以特别富于幻想,对事物有丰富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享受某些神奇、魔幻带来的魅力;从这种状态中出来时,又能很好地与现实协调,可以区分幻想和现实。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Heinz
■
所谓幼稚、不成熟,是指现实能力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现实能力,就是客观地认识世界、环境的能力,理解别人、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共情能力),客观地制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并付出努力的能力。缺乏现实能力,就会沉浸在幻想、白日梦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