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上同一类型的人
(2010-06-15 09:36:19)
标签:
女性外遇创伤强迫性母爱杂谈 |
分类: 恋爱心理咨询 |
第二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厌食暴食症”(Bulimia)的女子,情绪强烈起伏,一觉孤寂或焦虑,便可在几分钟之内吃掉个大蛋糕,吃完却饱受罪恶感折磨,气自己失去控制,悔恨之余,便偷偷把自己关到浴室,拿牙刷刺激自己喉头,硬把刚吃下去的食物,全部又吐了出来。他与这位情绪不稳的女子的爱情,也是轰轰烈烈地开始,却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痛苦地分手了。
他第三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有夫之妇,因丈夫外遇,刚被抛弃,为情受尽折磨,极为凄楚可怜。他奋不顾身,努力关怀呵护这位受尽创伤的女子。一个是寂寞的游子,一个是天涯断肠人,刚开始时彼此像干柴烈火般地相爱,但是过了几个月,两人渐渐清醒过来时,这个爱竟然也像前面两段情一样,痛苦到不得不分手的地步。
这位英俊,又在一家有名的科技公司中深受器重,拥有一份人人称羡高薪职位的青年才俊,平日也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女士对他表示好感,为何他对身旁这些品貌双全的美女毫不动心,却偏偏只爱上前面他所描述这类情绪激昂,忧伤痛苦的女子? ”
如果我们了解这位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与未能满足的重要心理需求,我们就较能明白他为何老是爱上凄楚可怜的女性?
原来,他是家中独子,十二岁那年,父亲有了外遇,突然之间就抛妻离子。原本夫妻感情不错,一有外遇,父亲就像许多外遇者一般,开始多方挑剔,责怪妻子有令他无法忍受,而永远不可能改的缺点。他告诉妻子,他从来就没爱过她,要妻子放他自由(这也是外遇者的标准说辞,他现在对第三者山盟海誓,爱得死去活来,将来若移情别恋,也会对现在的第三者说他从来就没真正爱过她)。对妻子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一个幸福的家庭,顿时天旋地转。这位年轻人的母亲为此而痛不欲生,得了忧郁症,也不断地摧残自己,最后染上重病,开始进出医院。
谁能想到这个天真快乐的十二岁男孩,突然必须放弃他的童真,开始“角色倒置”(Role Reversal),在未来三年中扮演安慰者与照顾者的角色。看到母亲在病床上以泪洗面,日渐消瘦,他心中难过,却为了母亲把眼泪往自己肚里吞,强颜欢笑来安慰母亲。
最后母亲一病不起,临终之前他听到母亲喃喃自语:“我仍然爱着你(丈夫),你为何离开我?”这番话使他痛彻心肺,一面流泪看着母亲断气,一面发誓他永远不要再掉泪,他要做个成功的强者。他非常地恨父亲,后来父亲被罪恶感折磨,同时也因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几次回来找他,都被他狠狠地赶走。他咬紧牙根,克服万难,拿到名校的奖学金,并以极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找到别人梦寐以求的职位。
他极有毅力,人缘也不错(注:只要不深入交往,不动真情,都不会出问题),平日也为自己能控制情绪(喜怒不形于色)而引以为傲。所以他对自己这样失控,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为自己的失控不安,也为伤害了三位他所爱的女子而痛苦,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而来寻求辅导。
为何三次都爱上痛苦忧郁的女子?我想这很可能是上帝所定规的医治法则,一如当人回到类似第一次受伤的状态或情景时,最容易得到深入而彻底的医治。
爱上母亲的影子
以上这种心理现象,就是深度心理学所讲的“强迫性重复”。笔者在从事临床心理学治疗时,接触过不少这类的个案。有些男士对温柔体贴的淑女毫不“来电”,但却深深迷上冷艳高傲,没好脸色,老是挑剔,永不满足的女性。后来发现,他们都有好强,好掌控,标准极高的母亲。从小不管他们多努力要做好,却总达不到母亲的标准,无法取悦母亲,讨她欢心,从她身上得到温馨的母爱。难怪他们成长后,容易被这些身具母亲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Risk defines Rewards”(危险程度决定酬偿程度的高低)。这类像母亲一样“危险,难讨好”的女性身上,也最具“酬偿能力”,有能力让他们较深刻地感受到所缺乏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