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58
  • 关注人气:41,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前反“恐”一二三

(2009-06-28 10:38:32)
标签:

情感

以下文章是本人最近接受《大众日报》记者卞文超采访之后所写。

=====================================================

经历了情人节的浪漫甜蜜,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份,不少恋人把结婚提上了日程。然而随着婚期的临近,不少人心中的恐惧也在日渐膨胀——

 

婚前反“恐”一二三

     本报记者 卞文超 实习生 刘晓

 

 

日前,豆瓣网上发起了一个“你,恐婚吗?”的小组讨论。据网络调查显示,在今天的婚龄男女中,对婚姻生活抱有不确定感甚至恐惧感的,超过70%

    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婚恋情感咨询专家杜胜祥分析,恐惧婚姻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其背后是人们面对结婚这件人生大事的利益权衡的选择。

   

    恐惧一:担心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来自重庆的网友Jennifer发帖说:我恐婚。看朋友结婚前和结婚后,完全是不一样的生活。很多人恋爱谈了许多年都没有问题,一旦结婚,角色就发生转换了。

    北京的网友淡淡风则提出担心:婚姻真是爱情的坟墓吗?太多负面的新闻和周边太多失和的婚姻确让我迷惘,更让我不安的是婚后如何经营好婚姻。

   

    专家声音:提高自己爱的能力

    杜胜祥认为,这种担心是必要的,爱情与婚姻本来就不是一回事。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则涉及到两个家庭的事情。婚姻比爱情要远远复杂得多。

    “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会追求一种稳定长久的依恋关系。我们从出生就具有的依恋需求,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心灵的安全基地,而不仅仅是爱情的风花雪月。那些有能力把爱情经营长久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杜胜祥说。

    他指出,其实,那些把婚姻经营得一塌糊涂的人,并不是当初没有爱情,而是他们没有能力经营婚姻。在婚姻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关于生命和爱的能力的知识。婚姻可以在增加两个人义务和责任的同时,让双方在人格方面成长起来。同时,一个好的婚姻也能带来事业的发达。

   

    恐惧二:担心失去自我空间

    来自成都的网友冷血才女对婚姻生活不以为然,她发帖说:本来一个人生活过得好好的,一想到以后就要和一个大活人住在一起长期相处,就本能地头痛。

    网友狐狸猫谈到:感觉结婚了人就一下子变老了。我那些好朋友,结婚了的就很没意思了,玩不到一起了。我也担心失去自我、失去朋友,对婚姻有点恐惧。

 

    专家声音:跳一曲两个人的舞蹈

    山东心理咨询网心理咨询师杨忠斌指出,习惯单身的年轻人步入婚姻,会有许多的不习惯。比如讨厌二人天天相对,厌倦生活琐事等等。建议结婚前,给自己留有一段充分的时间,学习掌握一些具体的生活技能,与恋人之间多沟通,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试。

    “婚姻是两个人的舞蹈,而不是独舞。”杜胜祥指出,担心失去自我空间的人,更多的是比较追求自由的人,建议他们增加亲密关系的沟通能力。所以这些人应该更多地学会跟亲密关系的人合作,而不是一味地自以为是,那种纯粹的“一言堂”式的婚姻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

    “即使有更多的性伙伴关系也不能满足人们内心里对于稳定的婚姻的渴望。一个人的幸福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爱情和婚姻是否幸福。”杜胜祥说,“人们之所以担心失去自我空间,还在于人们只希望享受爱情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愿意面对婚姻生活所带来的责任。这是一种懒惰的心理。”

 

    恐惧三:担心三方家庭关系难以处理

    来自深圳的网友SUE表示:我不是怕结婚本身,而是结婚后涉及小家庭和双方父母家庭的关系,如何处理三个家庭的问题,好怕怕。

    网友不羁的风Vancouver直言,我看多了婆媳论坛,对结婚之事极其恐惧!特别是嫁给孝子!

  

    专家声音:做好下水的准备

    杨忠斌认为,这种担心是很现实的。结婚后,家庭事务增多,一方的亲属对于另一方而言,有可能是完全没有感情基础的陌生人,却同样需要双方尽职尽责地照顾,很容易让人感到是一种负担。

    “婚姻的建立意味着家庭的形成,健康家庭关系的维系,需要家庭成员权利义务的分担。在我们享受家庭这个港湾所提供的庇护时,理所应当要为维护这个港湾作出贡献。家庭成员的共同担当,也是稳固婚姻关系的重要纽带。”杨忠斌说。

    杜胜祥提醒,结婚前要作好下水的准备。“仅仅美好的爱情并不能让一个人的心智成熟起来,也没法体会婚后的酸甜苦辣咸。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说。

    他同时给“恐婚族”家长提出建议:少干涉,多多学习婚恋知识。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自以为对于孩子的婚恋有较大的发言权。这种父母“好心”的干涉所造成“恐婚族”最值得同情。这些家长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来教育孩子,然而不同年代的人对婚恋理解的差异,有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恋爱,无法结婚。事实上,婚姻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学习婚恋知识的能力。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 老师

电话:010-82623416  82628349

                    82623417  82620591  82620592(北京)

             0755-83796379  83759690(深圳)

网址:http://www.pkuboss.com/

           http://www.shenzhenpkuboss.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注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