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 |
有次和儿子聊天,他告诉我,在他很小的时候,大概上小学以前吧,他在地图上看到福建在我们所在城市的东北方,于是,很长时间内,他认定阳台上看到的东北方的一座山在福建境内。福建离深圳几百公里,这当然是一个童趣的笑话。
但在我们的投资中,很多人(包括很长一段时间的我)也具有这种孩童谬误属性的“远视症”。这种症状具体表现在:将未来(或者说可预见的未来)无法商业化的技术,政策壁垒,商业模式等,视同商业化,从而在心理上附加到投资标的的财务报表中,给予不切实际的估值。由于这些“技术热点”还在投资市场上成为脉冲式的“风口”,时不时成为资金借题发挥的“概念”,说出来是一件不讨人喜欢的事情,所以这里不将这些“颠覆世界”的技术一一罗列了。有一种简单的研究方式是:将这些风口概念列表,然后搜索一下,会惊奇地发现,五年或者十年以前,这些技术已经在已经有了“颠覆世界”的造势,并在资本市场轰轰烈烈过一次或者多次,其结果,嗯,风停了,大家该干啥干啥。每次炒作的理由都是-----这次不一样了。
远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甄别远视与真正的产业趋势爆发)
远视症:
处于试验阶段的新技术,比如诺奖研究领域;
政策壁垒(如某些医疗技术,真正批准应用的时间或以十年为单位);
脱离实际的商业模式或无比较优势的商业模式。
真正产业趋势:
已有小批量应用 有不可替代性或成本优势;
管理层已大力监管的事件(比如环境治理);
国外已有成功先例的商业模式,值得重点关注。
远视与真正产业趋势甄别的边界在哪?除开一些常识性错误,这是真正考验投资能力的问题。比如电动汽车,这已经是明显的产业趋势爆发,而无人驾驶处于哪个阶段(对二级市场投资而言),作出专业判断绝非易事。
(呆若木鸡的投资原创)
公众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