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化投资
(2013-04-09 15:39:55)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 |
模式化投资
证券投资的主流方式是,针对具体行业具体公司,就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的盈利历史与现状,企业的团队,财务数据等,做出一个综合的判断,然后决定买入或卖出。这种决策的本质是对核心人物投资能力的依赖,主观的成分居多,所以我很难想象没有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或者没有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在主流之外,被广为诟病的程式化交易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两个重要的代表是乔尔·格林布拉特的哥谭资本(Gotham Capital)与詹姆斯·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
詹姆斯·西蒙斯是世界顶尖数学家,几何学上的陈氏-西蒙斯定理就以他和陈省身来命名。他针对交易过程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然后用大型计算机进行分析交易。对于西蒙斯,我们只能远远地钦佩,他的交易方式非常人所能胜任。
乔尔·格林布拉特的模式化交易却简单得令人生疑。他只用了两个财务指标:有形资本回报率=息税前盈余/(净营运资金+净固定资产);净收益率=息税前盈余/(公司市值+公司净债务)。用这两个指标对所有股票进行排名,选取最靠前的部分股票作为投资对象,定期(大概是一年)进行更新。
实践证明,乔尔的这个简单方法取得了40%的复合收益率(岂止是不俗的业绩,简直上巨额回报!)。但这个公式需要较长时间来证明,也有短期甚至一两年跑输大盘的时候,所以乔尔说:“大部分人不会等这么久,因为他们的投资期间太短。如果一种策略要花三年、四年,甚至五年,才能展现实力,大部分人都不会坚持下去。经过一二年绩效不如市场指数的年份后,大部分人会寻找新策略——通常找到的是过去几年表现优异的策略。”
看来不是没有切实可行的简单模式化投资方式,而是我们缺乏耐性。
考虑到中国股市的复杂性(很多人都这样说,我认为要划个问号),可以将指标做得更丰富一些,同时也剔除个别显而易见的股票,增加个别非常看好的个股---请注意,仅仅是个别,而且占资金量尽量少,否则就违背了模式化交易的本质。
国内有些投资者也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比如尚雅投资的石波先生就明确指出,正在搭建整个阳光私募运作的流程标准与投研的量化体系,据说尚雅对投资标的的量化指标高达111个。
个人觉得,模式化交易是可行的,但不能僵化,就如车上装了导航仪,但具体的路还是靠驾驶者来把握,不要对着一堵临时砌的墙还要当崂山道士。
模式化投资的程序是:
1、
2、
3、
4、
5、
事实上,每个人的认知都带有主观成分和盲区,反映在投资工作中,就是对某些优势或缺陷视而不见,或者进行盲目的夸大。模式化指标帮我们克服了人性的弱点。乔尔·格林布拉特的一个并不复杂的公式,创造了惊人的符合收益率。
有一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要求他的学生们每天甩胳膊三百次,大家不以为然,觉得再简单不过。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做到的请举手”,90%的学生举了手。又过了一个月,他再问学生们,结果只有80%的人举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再问大家,只有一人举手表示自己每天都坚持了。他就是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可见,简单的东西能坚持,就铸就了伟大。
模式化交易的难点并不在于操作上的复杂,而在于短期跑输大盘时,很容易放弃,坚守是困难的。这也是价值投资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