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不适用证券研究
(2013-02-19 15:11:50)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 |
木桶装水的容量取决与最短的木块,这个简单的现象引申出了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大意是将资源投放到薄弱环节,均衡配置资源有利于效益的最大化。
这个理论在很多领域都具有指导意义,而在另一些领域就不适用,比如个人成就取决于“最长的木块”既最拿手的技能,投资领域亦是如此。最极端举例是,全仓一只股翻番与全仓100只股翻番的投资收益相同,显然,从概率上说后者几乎不可能。
作为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我们的精力与能力都非常有限,连股神巴菲特都一再强调能力圈,我们有何德何能去贪大求全强求抓住不属于自己的投资机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和投资能力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木板,既对某些行业或企业研究的透彻程度,把握确定的投资机会以及回避大概率风险的能力。
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由于能力圈的限制,很多投资机会确实不属于自己,强求参与的风险极大,因为我们对投资标的缺乏足够的深度研究,没有衡量价值的准绳,这也就等同于投机赌博。
有些行业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比如化工材料、医药等,这就要求我们做足功课,弥补专业知识不足,过于晦涩的领域最好放弃。更多的行业是看起来“简单”,让我们产生错觉,自以为弄懂了,事实上只是肤浅的了解,比如银行、保险、电商等等。
几乎每个行业都是深不可测的无底洞,需要我们花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功课做足,就构筑了自己的长板,属于自己短板的行业,我们可以不去理会,这种放弃不会对净收益造成影响,也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态-----不嫉妒别人的成功,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