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分散投资的必要性
(2013-01-09 16:38:00)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 |
适度分散投资的必要性
适度分散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什么是分散,什么是集中,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巴菲特是集中投资论的权威,考虑到巴老在投资史上前无古人的地位,我想集中投资论在个人投资者的群体中应是影响深远。
巴老曾驳斥分散投资的观点,他的大意是,如果能小心看护好自己的篮子,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是坏事,换句话说,投资的股票越少,越有精力把投资标的研究透彻。
这话也对,也不对。
巴老是伟大的投资天才,他能把投资标的研究得足够透彻,能看得足够长远,而符合其投资标准的个股又非常少,所以他能气定神闲地集中投资。
对于普通投资者,情况又有所不同。首先我们不可能将投资标的研究得足够明白,以至于将所有鸡蛋放在这只篮子里。就我本人来说,我创办过企业,也做过其他企业的高管,说实话,我对自己创办的企业和管理的企业都无法准确估值,凭一些间接的信息又怎能判断其他企业的价值?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了解到的是很多经过过滤的信息。我们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判断产业方向和前景,我们无法预见颠覆性的黑天鹅。同时,市场先生的脾气也非常古怪,过于集中让我们与市场先生的交锋中失去冷静。
所以,我认为还是适当分散比较稳妥,适当分散的好处在于:
1、可以对更多的行业与个股进行切实的关注(请注意,持有个股与观察个股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样能大大提高投资对基本面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
2、不会产生大幅落后大盘的情况,能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让投资者变得从容。
3、有足够空间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不至于“踩错节奏”,更多时候是“调整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握板块的轮动,获得超额收益。
4、能覆盖具有潜力的板块,有一定资金余地投资高不确定性的个股,捕捉幸运黑天鹅。
个人投资者在对经济与产业趋势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优化选取投资组合,根据收益与估值进行动态调整,战胜大盘和机构投资者的概率就很大。
数学家华罗庚谈读书时,认为读书应是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我想投资也是如此,如果水平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当然可以把握很少的投资标的,集中持有,这样的投资收益更大。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前,还是适度分散投资更理性。